中共杨陵区委
杨陵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杨陵区201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现将《杨陵区2017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杨陵区委 杨陵区人民政府
2017年3月23日
杨陵区2017年工作要点
2017年是贯彻落实区九次党代会各项目标任务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尤为重要。全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五个扎实”要求,围绕第八次省部共建会议和“在更高层次发挥示范区作用”部署要求,扭住追赶超越、争先进位这个关键,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区为主题,坚定不移地实施“示范引领、创新驱动、三产融合、城乡统筹、协同共享”五大战略,扎实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不断开创杨陵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8亿元,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98.8亿元,增长64.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亿元,增长20.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8883元、16604元,分别增长9.5%和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一、实施示范引领战略,努力建设特色现代农业
(一)加快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1.围绕设施蔬菜、经济林果、食用菌等八大产业,引进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2.发展壮大现代种业,依托种子产业园,重点发展小麦、果蔬、种苗等种子产业基地2000亩。3.巩固提升苗木产业,启动建设2000亩精品花卉产业园,积极打造花卉苗木培育、观光、绿化产业链。4.支持“两河”沿线现代农庄集群改造升级,做强农庄休闲旅游,举办采摘体验活动,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二)不断升级现代农业生产体系。1.实施万亩设施农业改造提升工程,加快推进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园建设,完成双拱双膜新式大棚建设和日光温室大棚改造6000亩。2.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发展高效节水灌溉8400亩。3.普遍应用“智慧水利”等5项新技术,引进推广50个新品种。4.推进果蔬有机肥替代化肥,围绕基质栽培、立体栽培、有机农业,制定一批标准化生产规程。5.加强“三品一标”认证,支持创建农产品有机品牌,努力打造1-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增加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
(三)不断活跃现代农业经营体系。1.扶持壮大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引进涉农企业5家,创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家,发展现代农庄10家,组建合作社联合社5家,创建省级以上示范社3家,培训职业农民1000人。2.组建农业农村发展建设有限公司,支持合作社、农业企业依托省内外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展农产品众筹、股权众筹,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发展。3.深化区校融合,建成3-4个校区共建示范基地。4.加强与京东、天猫等知名电商的合作,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打造1-2个农产品电商销售示范平台,鼓励发展“线上线下、VIP私人订制”等营销模式,积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一)持续扩大有效投资。1.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严格落实扩大有效投资考核奖惩办法,争取中省项目资金5.5亿元,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04个,完成投资82亿元以上。2.建立招商引资“六专机制”,坚持全区抓招商,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全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4.9亿元。3.拓宽投融资增信渠道,组建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4.加强与社会资本的合作,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运营补助、服务优化等方式,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的PPP项目。
(二)发展壮大特色工业。1.强化园区基础配套,建设标准化厂房,盘活工业园区闲置土地等资产资源,切实做好投资服务保障工作。2.规划建设3个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众创空间,激发创业创新活力。3.设立1000万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增产扩能、品牌创建、技术创新、质量提升。4.深入开展“个转企、小升规”工作,加大中小企业成长梯队培育力度,年内新增梯队企业10户、规上企业5户,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3亿元,增长13.5%。
(三)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1.积极发展劳务培训、健康养老、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产品研发、检测检验等科技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9.8亿元,增长18%。2.做强做优电子商务孵化园,支持传统企业实体店改造为体验店。3.实施现代农业主题公园、七彩花洲、“十里陵湾”等旅游开发项目,加快推动姜嫄文化广场、隋泰陵遗址公园等项目。4.基本建成湋河生态农业产业带,加快建设杨扶路休闲观光、揉谷苗木花卉、渭河健康休闲3个产业带。5.提升崔西沟民俗村外在环境和内在品质,建设新集、毕公特色旅游示范村,鼓励支持民宿经济发展。
三、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全域城乡一体化
(一)完善城乡基础设施。1.完成常乐园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入住工作,完成紫鑫商业广场等商业地产开发项目。2.稳妥推进下代、付家庄等城中村改造,加快康乐市场、民政局旧址等老城区开发改造步伐。3.加大老城区雨污分流市政管网建设力度,建成开皇广场地下停车场并对外开放,不断提升老城区综合承载能力。4.加快省道107建设,实施国道344、西宝中线西段拓宽改造等重点项目,加大右任路等市政道路改扩建力度,积极推进小湋河西延段治理项目,不断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条件。
(二)建设新型城镇。1.提升五泉镇区服务功能,加快推进五泉中小企业园建设,全面建成农耕文化产业园,发展农科特色产业;加快揉谷镇模块建设,完成高产路、高研路、第二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中心社区二期项目;发挥重点镇体制机制优势,确保两个重点镇建设全省领先。2.加快杨陵街道办中心社区二期建设,完成大寨中心社区二期建设任务。全面推进镇办中心社区安置工作,实现1.15万名农民进城进镇进社区,城镇化率提高到64%。3.完成秦丰社区建设、入住、运营等各项工作任务,建成“五型”农村综合示范社区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下延镇办服务职能,不断提升农村社区建管水平。4.实施新一轮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建成5个美丽乡村特色示范村,广泛实施民风建设“十个一”工程,推进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协调发展。
(三)提升城市管理水平。1.完成康乐西路等3个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圣龙小区等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完善城市功能。2.完成市容环境卫生市场化改革,改造提升垃圾填埋场。3.充分发挥镇办、社区在物业管理中的作用,开展物业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推行物业管理三级联动机制,进一步规范物业企业行为。继续开展“和谐社区·幸福家园”创建,打造3个“标准化物业服务示范小区”,商住小区业委会实现全覆盖。4.推进城市执法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六乱”整治力度,不断提高城市网格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水平。5.制定居民文明公约,广泛开展“文明从我做起、共建美好杨陵”活动,不断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四、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狠抓生态文明建设
(一)下大力气解决环保突出问题。1.扎实开展“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计划,划定建设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减少燃煤污染,开展清洁能源替代改造工作,狠抓建筑扬尘、渣土车整治,实施本香猪场粪便集中收储改造项目,改善空气环境质量。2.落实中央“河长制”要求,加强小湋河、漆水河治理工作。3.扩大土壤改良面积,推广基质栽培,不断探索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机制体制。
(二)努力建设绿色家园。1.深入实施关中大地园林化、城乡增绿透绿工程,不断加大城乡植树绿化工作力度,提升陇海线、高铁、高速沿线绿化美化水平。2.启动园林杨凌景观提升工程,打造一批城市精品景观。3.加快“三河两渠”生态治理和综合开发,打造湋河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园。4.深化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健全绿化管护长效机制,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造美丽宜居环境。
(三)大力发展绿色经济。1.落实节能减排要求,实施最严格的节地、节水、节电制度。2.执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项目环评审批。3.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品、绿色品牌,积极培育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型产业;鼓励支持养殖企业实施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项目。4.大力发展林下种养殖,实施农业生态循环产业链建设项目,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壮大。
(四)不断完善生态建设长效机制。1.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夯实部门监管责任。把环保工作纳入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建立环保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环保突出问题。2.加强环保执法队伍建设,推行环保周例行执法检查机制。3.督促企业全面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做到监管全覆盖、违法零容忍。4.加大环保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生活方式。
五、贯彻共享发展理念,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着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1.加快第四小学等城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全面实施第三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智慧教室”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2.深化智慧教育、高效课堂等教育改革,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在中青年教师中开展各种赛教和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大力提升教学水平。3.加强城区学校与省内名校的交流合作,推进城乡学校全面结对共建,坚持“两支队伍”交流轮岗制度,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
(二)加快发展文体卫事业。1.完成20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创建任务,深入开展“百姓舞台·唱响杨陵”群众主题文化活动,鼓励优秀文化创作,培育壮大姜嫄、后稷文化品牌。2.精心办好“后稷杯”农民歌手大赛等特色文艺赛事,大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文化体育生活。3.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长效机制。推广应用居民健康卡,促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精细化。4.提升计划生育服务水平,建成省级计生幸福家庭示范区,创建国家级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区。
(三)提高社会保障水平。1.完成建档立卡的984户低收入家庭脱贫任务,建立健全相对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和精准帮扶长效机制。2.支持返乡农民工、失地农民创新创业,年内完成各类培训6000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次,新增就业岗位50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建成杨陵区社保中心。3.建成一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推进示范养老中心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我区养老服务能力。4.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城乡一体化进程。5.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系,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四)增强社会治理能力。1.建成区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规范三级调解组织,建立矛盾纠纷联动调处机制。2.坚持区级领导接访约访和信访联席会制度,促进诉访分离。3.发挥城乡视频监控系统作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管控,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不断提高公众安全感。4.坚持管行业、管生产、管业务必管安全,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工作。5.创新社会治理服务体系,改进网格化管理机制,促进“多网合一”,提升服务管理效能。深入推进平安建设,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办好惠民十件实事。1.完成老城区供热管网和供热交换站建设,实现城区集中供热全覆盖。2.建成城东、蒋周李两所公办幼儿园。3.建成青少年活动中心。4.发放就业创业贷款2000万元,支持失地农民、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创业。5.实施农村幸福院服务功能提升工程,增强幸福院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服务功能。6.扩大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试点范围。7.强力推动各镇办中心社区安置工作,稳妥解决2900多户新分支户住房问题。8.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9.完成本香生猪实训基地环保改造,切实解决基地周边空气污染问题。10.在西农路等重要节点规划建设一批便民市场及公共卫生间。
六、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多措并举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一)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落地见效。1.积极开展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重点在产城融合发展、成本分担机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公共服务均等化、投融资体制创新、新生中小城市培育、绿色智能发展、多规合一等方面开展试点,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打造全域城乡一体化新样板。2.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扩大农产品“银保富”价格指数保险范围;深化土地股份制合作社建设,加强对新成立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指导培训;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途径,充分利用农业农村资源,落实资金、项目、场地,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3.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作用,扩大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面,规范服务标准、收费标准;促进“专家老师、农技干部、农民技术员、田园使者”农技推广力量统一管理、融合发展。4.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深入开展法律宣传和矛盾纠纷调解,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社区志愿者联动服务机制,开展“四社联动”示范创建。
(二)协调推动各领域改革不断深入。1.动态调整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等七个清单,努力做到“接得住”、“放得下”、“管得好”,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2.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推动文化市场经营单位信用管理,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3.探索制定干部负面情况的考察办法,全面、系统、多视角强化对领导干部的动态监管,确保干部“能上能下”机制落到实处;建立党建工作考核末位责任追究制度,推动党建工作责任落实。4.深入推进农村“小微权力”清单制度,逐步向全区街道社区延伸;健全纪委派驻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派驻监督工作实效。
七、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扎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一)深入贯彻六中全会精神。1.把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认真学习领会,逐条对标整改,全面贯彻落实,切实增强全区干部群众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2.认真贯彻落实《准则》,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做好思想教育、严明纪律、坚持正确导向、规范组织生活等工作,努力使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来、实起来。3.认真学习贯彻《条例》,紧盯“关键少数”、突出重要环节,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进一步完善监督体系、落实监督责任、形成监督合力,努力使《条例》成为硬约束。4.围绕学习《准则》和《条例》办好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轮训班,使全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1.继续开展党员干部培训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不断增强先进性和纯洁性。2.抓好“四位一体”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解决好农村党组织软弱涣散、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使其成为落实党的政策、带领群众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切实解决好社区党组织联系群众不够紧密、服务体系不全等问题,使其成为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切实解决好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活动开展不经常、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使其成为推动企业和社会组织发展的持久动力。积极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党组织,使机关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走在全区基层组织建设的前头。3.严格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和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进一步落实“12345”党建工作清单,确保党建各项任务高效落实;积极实施基层党建联姻现代农业发展、精准脱贫、项目建设、民生改善等行动计划,切实做到“发展靠党建引领,难题靠党员解决”,不断提升党在基层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总结和提炼党建工作新典型、新亮点,加快形成具有杨陵特色的党建品牌。4.坚持好干部“20字标准”,牢固树立“四重”用人导向,选拔一批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贯彻落实“三项机制”,切实解决一些干部不敢为、不愿为、不会为等突出问题,形成“能者上、干者容、庸者下”的良好导向。
(三)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1.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2.全面落实以主体责任清单和监督责任清单为主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监督落实26条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推动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3.深入开展廉洁从政教育、警示教育、廉洁家风教育等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道德高线,明确纪律底线,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防线。4.坚持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约谈、问责追责等制度,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行为。5.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做到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加大工程建设、社会保障、农村财务管理等领域的监督,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6.不断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严防“四风”隐形变异和反弹回潮,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人和事,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好转,确保全区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四)狠抓宣传思想工作。1.认真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的要求落到实处。2.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3.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广泛宣传我区在追赶超越、争先进位中的新进展、新成效、新变化,深入宣传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的优秀党员、道德楷模、劳动模范,以及各条战线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4.严格落实新闻发言人制度,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形式,讲好杨陵故事,传播杨陵声音,汇聚起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参与杨陵建设发展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