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杨陵区委办公室
杨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杨陵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镇党委、街道党工委,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委和区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区人武部党委,各人民团体,各国有企业:
《杨陵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已经区委常委会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共杨陵区委办公室 杨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7月3日
杨陵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三年行动方案
为进一步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建设美丽乡村,全面提升农村生态宜居水平,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中办发〔2018〕5号)、中省农村工作会、陕西省第三次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推进会等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统一规划,分类施策。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高标准、高起点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域规划;根据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明确各村建设定位,发展方向,分级分类进行建设,并长久坚持。
——示范先行、整体推进。学习借鉴浙江等先行地区经验,坚持先易后难、先点后面,每年打造一批示范村,探索积累经验,带动整体提升,全域推进、全面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以实现城乡一体、同步协调发展。
——注重保护、留住乡愁。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注重乡土味道,突出农耕文化元素,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慎砍树、不填塘、少拆房,保护乡情美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村民主体、激发动力。尊重村民意愿,根据村民需求合理确定整治优先序和标准。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动员村民投身美丽家园建设,保障村民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强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建管并重、长效运行。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合理确定投融资模式和运行管护方式,推进投融资体制机制和建设管护机制创新,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确保各类设施建成并长期稳定运行。
——落实责任、形成合力。明确区部署,镇办抓落实,村组织实施三级责任,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加大各级投入力度,强化监督考核激励,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高效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三)行动目标
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农村道路宽畅便捷,农村垃圾处置体系基本完善,水冲式厕所全面普及,雨污水全面收处达标,村庄环境干净整洁,长效管护机制全面建立,农民环境卫生意识普遍增强,农村环境面貌全面提升,美丽宜居村庄实现全覆盖,打造省级以上美丽宜居示范村15个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1.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要把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大力整治,推动农村环境面貌持续好转。重点做好北环线、杨凌大道、107省道、高速、高铁等重点线路环境整治工作。以农村“三口”(村口、路口、农户门口)和村组街巷为重点,深入实施“六清”(清理粪堆、土堆、垃圾堆、柴堆、草堆、杂物堆),集中整治“十乱”(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扔乱倒、乱堆乱放、乱拉乱挂),彻底实现“三净”(村容村貌净、村组道路净、农户庭院净)。大力整治农村电网、通讯线路乱拉乱接问题,实现农村线网安全规范布设。
2.规范农村生活垃圾收处。按照城乡一体要求,健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长效机制,配套各类环卫设施,配齐村级保洁员,加强保洁人员管理,全面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促进垃圾收处规范化。积极开展秸秆、柴草等农业废弃物粉碎再利用工作,促进农作物秸秆再综合利用。禁止直接焚烧和露天堆放垃圾,取缔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各类处理设施。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重点清理整治“垃圾山”“垃圾围村”及建筑垃圾“上山下乡”,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实现农村垃圾集中收集点、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
3.加快普及农村清洁能源。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合理负担、惠及民生”和“凡炕必改,非改必拆”的原则,积极推广电力改炕等新技术,大力实施农村煤改电、改炕取暖等清洁能源替代工程,2018年实现全区农村居民清洁能源替代率至少达到70%以上,2019年农村居民清洁能源替代全面完成。
(二)实施农村厕所革命行动
4.开展园(景)区厕所革命。按照旅游厕所标准,提升改造全区旅游景区、文保单位及旅游示范村公厕,新改建旅游公厕10个;新改建农业园区、小湋河及漆水河沿线公厕20座;改造提升家庭农场、现代农庄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部厕所。到2020年,力争全区AAA级公厕达到5个,AA级公厕达到10个。
5.深化农村厕所革命。坚持方便群众和有效使用的原则,在各村公共区域附近新建改建村级公厕,实现自然村水冲式公厕全覆盖,力争二类标准达到5个。建立村级公厕管理运行机制,落实专兼职管护人员,确保正常使用。全面实施农户水冲式厕所建设工程,2018年底全面消除农村旱厕,实现水冲式厕所全覆盖,同时配套完成农村后街改造工作。
(三)实施基础设施全覆盖行动
6.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按照农村基础设施全覆盖、全到位的要求,硬化、整修村内街道道路,鼓励生态化铺装,有条件的实行“白改黑”。深入实施农村亮化工程,完善农村街道、道路、广场等亮化设施,实现公共区域全亮化。实施农村安全饮水提升工程,新建改建自来水管网,整修供水电力设备设施,保障群众正常安全用水。
7.健全雨污水收处设施。按照雨污分流的要求,加快完善农村雨水、污水管网,实现雨污管网全覆盖。以建设“A/O+MBBR”等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生物污水处理系统为主,实现污水全收处,确保处理过的污水达到一级A类排放标准。积极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管理。
8.全面建设农村湿地。按照“柔性治水”的要求,改造各村现有涝池、沟塘,建设村组湿地,村庄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和雨水一并进入村组湿地。充分挖掘利用各类水资源,加快建设村庄流动水系和镇办人工湖,并将之与村庄井、湿地、自然河渠等连通,打造相互贯通、相互补充的水生态系统,实现“关中留水”目标。
(四)实施乡村道路提升行动
9.建好农村“四好”公路。拓宽改造乡村主干道路及通村道路,确保路宽不小于6米,车辆通行畅通。积极实施农村道路“白改黑”工程,不断提升道路质量,提高道路通畅性及行车舒适性。在有条件路段,道路两侧建设绿化带、自行车道及人行步道,实行人车分流,确保行人安全。大力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美化工程、亮化工程,争创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
10.提升改造园区道路。以保障群众生产需要为目标,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治理等项目建设,对园区范围内道路进行提升改造,修建人行步道,实施绿化、亮化,不断提高园区道路整体水平。
11.打造精品旅游道路。围绕农耕文化主要特色,按照关中民居主导色调,对区内主要交通路口、道路沿线进行全面提升,建设交通枢纽景观节点,打造既各具特色、又统一联系的交通体系,将小湋河观光路、杨扶路、揉谷产业路、城南路及各镇办环线等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五)实施农村风貌提升行动
12.绿化美化村庄。按照把村庄打造成景点的目标,加快建立以村庄片林及环村林带为主体,以道路绿化和庭院绿化为补充的村庄生态绿化体系。进村路、村内街道及农户门前要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要求,乔灌草搭配,建设绿化林带,实现一街一花、一街一景、一村一韵。引导农户在房前屋后栽种瓜果、花草和树木,培育打造花卉、林木和果树型“绿色庭院”。推行“见缝插绿”和“见空建景”式绿化,对村庄闲散地块、闲庄空院进行绿化,拓展绿化空间,打造景观节点。2020年,60%以上的村达到省级绿色村庄要求,创建国家级绿色村庄15个以上。
13.整治村庄风貌。开展农村违建及空闲破败危旧房屋集中清理行动,坚决拆除违章建筑、私搭乱建和空闲危破旧房,全面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对全区农村民居建筑的规划管理,制定多元化农村民居建筑方案,确保建筑风格协调统一;有序开展农村风貌整治,展现关中民居特色。积极探索开展具有创意的乡村改造建设,体现村庄产业特点、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
三、实施步骤
根据示范引领,重点推进,全面整治的要求,明确各年度实施计划:
(一)2018年度:重点打造上川口、崔西沟、杜寨、黎陈、王上、毕公、新集、姜嫄8个示范村,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全面进行绿化美化,整治外观风貌,建设景观节点,打造特色亮点;其余各村按照雨污管网、污水处理、湿地、农户改厕全覆盖的要求,全面完成基础设施类项目建设任务,初步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管理机制体制。
(二)2019年度:重点打造20个示范村;进一步提升示范村建设成效,完善其余各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逐步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管理机制体制。
(三)2020年度:实现示范村全覆盖,全面建立并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管理机制体制。经过三年建设,农村环境面貌彻底改变,基础设施全面覆盖,各项管理运行机制全面建立,美丽乡村特色明显。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此项工作在区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办公室设在区住建局。建设区委常委包抓示范村和区级领导包村工作机制,落实区、镇(街道)、村三级书记包抓主体责任,以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确保按期完成任务。
(二)强化规划引领。各镇办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及各专项规划,联系相关专业机构,充分听取群众及代表的意见和呼声,编制多规合一、统筹城乡、覆盖全域、分类分重点的乡村建设规划,形成一张群众看得懂、项目能落地、实施有保障的村庄发展蓝图。积极探索实施驻镇驻村乡村规划师制度,选派规划设计等专业技术人员驻村指导,为乡村规划科学编制、有序实施和建设监管提供保障。
(三)创新建设模式。创新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探索采取EPC工程总承包、PPP模式等方式建设,鼓励工商资本、社会资本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倡导新乡贤文化,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
(四)加大资金投入。区财政局、住建局、农林局、环保局、文体旅游局、水务局等部门要加大中省项目资金争取力度,通过建立融资平台、包装PPP项目等途径加大资金筹措。区财政局要统筹整合相关资金,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采取直接投资、投资补助、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多种方式,拓宽资金渠道,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
(五)健全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落实农村环境卫生村规民约和负面清单,建设爱心超市,与农户签订房前屋后“三包”责任书,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管理维护长效机制,制定污水管理运行维护等标准规范,分类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排放标准,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推进专业化、市场化运行管护,推行农村垃圾、污水收处、绿化亮化等统一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
(六)加强宣传引导。各镇办要通过召开村民会议、逐户走访、印发倡议书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村民的宣传引导,调动村民积极性,引导广大村民主动参与;组织开展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荣辱榜等活动,增强村民荣誉感;组织开展专业化培训,把村民培养成为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的重要力量。爱卫办要积极开展农村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全覆盖行动,培育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村民环境意识和文明素养。宣传部要组织新闻媒体加大舆论宣传力度,积极对外推介,扩大影响,形成声势。农工部、住建局要及时提炼总结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典型经验,加强专题报道和经验交流。
(七)强化督查考核。建立严格的目标考核体系,采取每周收集汇总进度,每月召开流动现场会,每季度进行评比的办法跟进督查,对评比优秀的部门、镇办、村给予资金奖励,对工作滞后的单位要严肃追责。考核办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各部门、各镇办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确保各项年度建设目标顺利完成。
附件:2018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作台账
附件
2018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作台账
工作任务 |
实施项目 |
责任单位 |
参与单位 |
完成时限 |
实施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
1.整治重点线路。北环线、杨凌大道、107省道、高速、高铁等重点线路环境整治工作。 |
区交通局 城管分局 |
各镇办 区爱卫办 |
10月31日 |
2.整治村庄环境。对农村“三口”和村组街巷实施“六清”,整治“十乱”,实现“三净”。 |
各镇办 |
区爱卫办 |
10月31日 |
|
3.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重点清理整治“垃圾山”“垃圾围村”及建筑垃圾“上山下乡”。 禁止直接焚烧和露天堆放垃圾。 |
区住建局 城管分局 |
各镇办 |
10月31日 |
|
4.整治农村网线。整治农村电网、通讯线路,实现农村线网安全规范布设。 |
电力公司 各通讯公司 |
区工信局 各镇办 |
10月31日 |
|
5.规划垃圾收处。高标准配套垃圾收运设施配备,增设村级保洁员,全面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
区爱卫办 |
区住建局 各镇办 |
9月30日 |
|
6.整治农作物秸秆。购置设施设备,积极开展秸秆、柴草等农业废弃物粉碎再利用工作,促进农作物秸秆再综合利用。 |
区农林局 |
各镇办 |
10月31日 |
|
7.健全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落实农村环境卫生村规民约和负面清单,建设爱心超市,与农户签订房前屋后“三包”责任书,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
各镇办 |
区爱卫办 |
11月30日 |
|
8.加快普及农村清洁能源。年底实现农村所有天然气用户通气点火,在14700户实施农村电能替代散煤、生物质燃烧煤改电、改炕取暖工程。 |
区住建局 |
区环保局 各镇办 |
12月31日 |
|
实施农村厕所革命行动 |
9.开展园区厕所革命。新改建旅游公厕3个,农业园区和小湋河、漆水河沿线公厕10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部厕所按照A级以上公厕标准进行改造提升。 |
区农业园区办 区文体旅游局 |
各镇办 |
12月31日 |
10.深化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消除旱厕,实现自然村、农户水冲式厕所全覆盖,建立村级公厕管理运行机制,配套完成农村后街改造工作。 |
各镇办 |
区住建局 区爱卫办 |
11月30日 |
|
实施基础设施全覆盖行动 |
11.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按照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在区住建局的指导下,积极编制完善各村美丽乡村建设控制性规划。 |
各镇办 |
区住建局 |
12月31日 |
12.打造八个示范村。建设上川口、崔西沟、杜寨、黎陈、王上、毕公、新集、姜嫄等八个示范村。 |
区住建局 |
各镇办 |
||
13.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全面完成各村街道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增设公共区域节能路灯。完善各村自来水管网,配套插卡式水表、电力设备等设施。 |
区住建局 |
各镇办 区水务局 电力公司 |
11月30日 |
|
14.健全雨污水收处设施。完善各村雨污管网,建设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标准达到一级A类。 |
区住建局 |
各镇办 区环保局 |
11月30日 |
|
15.建设湿地型涝池。建设村组湿地,探索建设村庄水系、镇办人工湖与自然河、渠相贯通的水生态系统。 |
区水务局 |
区住建局 各镇办 |
11月30日 |
|
16.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管理维护长效机制,制定污水管理运行维护等标准规范,探索市场化运行管理模式。 |
各镇办 |
区住建局 区环保局 区爱卫办 |
12月31日 |
|
实施乡村道路提升行动 |
17.建好农村“四好”公路。拓宽改造乡村主干道路及通村道路,积极实施农村道路“白改黑”工程,配套建设绿化带、自行车道及人行步道,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美化工程、亮化工程,争创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 |
区交通局 |
各镇办 区农林局 |
12月31日 |
18.提升改造园区道路。对园区范围内道路进行维护翻新、绿化、亮化,全面提升园区道路。 |
区农业园区办 |
各镇办 区农林局 |
12月31日 |
|
19.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小湋河观光路、杨扶路、揉谷产业路、城南路等精品旅游线路。 |
区交通局 |
各相关镇办 区农林局 |
12月31日 |
|
实施农村风貌提升行动 |
20.绿化美化村庄。绿化美化进村路、村内街道、农户门前及庭院,建设村庄公园、游园。2018年,40%以上的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25%以上,创建国家级绿色村庄4个。 |
各镇办 |
区农林局 |
12月31日 |
21.整治危破旧房。开展村庄违建、空闲危旧房屋整治行动,并对腾出的地块进行全面绿化或开发。 |
国土分局 |
区住建局 各镇办 |
12月31日 |
|
22.整治村庄风貌。制定多元化农村民居建筑方案,加强对农村民居建筑规划管理;开展农村风貌整治,展现关中民居特色。 |
区住建局 |
各镇办 |
10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