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杨陵区委办公室
杨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杨陵区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各镇党委、街道党工委,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委和区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区人武部党委,各人民团体,各国有企业:
《杨陵区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已经区委、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杨陵区委办公室 杨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8月8日
杨陵区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
行动方案(2023-202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的工作要求和陕西省关于“加快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署,全力推进我区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业新动能,持续壮大全区县域经济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发展思路和目标
立足杨凌“现代农业国家队”定位,紧盯“三区三高地”目标,充分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农业板块、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等平台辐射带动作用,依托陕西省农产品加工贸易示范园区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科技优势,按照“专业园区承载、特色产业引领、龙头企业支撑”的发展思路,围绕高标准打造陕西预制菜科技示范园区目标,建设承载面积25万平方米的富春网营物联陕菜特色孵化园和7万平方米的城东预制菜知名品牌产业园两个核心园区,以关中面食产业化升级和西北肉制品经典为特色,发展壮大面食制品、马铃薯制品、肉制品、豆制品、中央厨房和营养餐预制配送等五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一园区、两核心、两特色、五集群”的预制菜产业体系,形成杨凌特色“1225”预制菜产业发展格局。
力争到2025年底,引进预制菜头部企业6家以上,培育预制菜规上企业30家以上,挖掘研发“陕菜”创新菜品100道以上,年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形成产业特色鲜明、竞争优势突出、发展活力强势的优势产业聚集区,基本建成全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科技示范园区,为预制菜产业联农带农融合发展提供“杨凌模式”。
二、重点任务
(一)加快产业承载平台建设
1.打造特色孵化专业园区。支持富春网营物联打造陕菜特色孵化园,建设集研发、交易、品牌、推广为一体的产业服务中心、孵化中心和展示中心,配套建设陕西预制菜科技产业园质量小站、秦创原预制菜中试熟化基地;加快一期4.5万平方米厂房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确保第一批企业年内投产运营;加快二期13万平方米厂房消防、蒸汽等后续配套设施建设,力争2024年年初完成第二批企业入驻;有序推进园区三期厂房建设,尽快形成以陕西特色面食为主的杨凌预制菜特色园区。(责任单位:区招商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局、工信局、住建局)
2.建设知名品牌产业园区。以预制菜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为目标,在城东标准化厂房规划布局预制菜产业链主、智能装备制造等企业,完善园区道路、电力、蒸汽等配套设施。2023年9月前启动后稷路北延配套工程建设;2023年底前全面启动一期剩余5栋7万平方米厂房建设,完善园区冷库等设施配套,2024年底园区建成投用,建立运行管理服务机构;加快原新型材料园区已征剩余地块的策划包装和设施配套,持续提升园区承载力,到2025年,建成城东预制菜知名品牌产业园区。(责任单位:区工信局、投资公司,配合单位:区发改局、财政局、招商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
3.加大项目策划资金争取。深入研究中省投资重点和政策方向,多方争取中省预算内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围绕预制菜产业园区平台建设、产业集群发展,加大产业项目储备转化力度,策划包装一批重大项目。紧盯全省预制菜产业布局,制定我区预制菜三年发展规划。(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工信局,配合单位:区财政局、招商局、农业农村局)
(二)大力培育市场主体
4.围绕产业链招大引强。坚持把预制菜头部企业招引作为“一号工程”,立足预制菜产业链“图谱”,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鼓励全员招商、以商招商,瞄准山东、河南等优质企业资源集中地,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预制菜产业招商活动,引进一批行业影响力强、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技术工艺先进、管理完整高效的头部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促进预制菜产业规模化发展。每年引进2家以上头部企业或链主企业落户预制菜产业园区,2025年底,全区引进预制菜头部企业6家以上。(责任单位:区招商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局、工信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行政审批局)
5.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围绕“五大产业集群”,大力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新希望六合、竹园村公司、麦肯食品等龙头企业发挥原料、技术、人才、设备、渠道等优势,积极延伸发展预制菜加工新业态,大力拓展全国市场,打造一批预制菜产业“航空母舰”;支持诚智食品、向阳壹品、谭家甑糕等骨干企业扩大生产,加快市场布局,打造一批预制菜产业知名标杆企业。坚持分类指导,建立预制菜企业培育库,构建“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梯次发展格局。力争三年内培育规上预制菜企业30家以上,产值达亿级预制菜龙头企业10家以上。(责任单位:区工信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局、农业农村局、人社局、招商局、市场监管局)
6.建立预制菜产业联盟。支持引导预制菜产业经营主体、金融机构、物流公司、科研院所等单位,共同组建杨凌预制菜产业联盟,搭建联盟分工协作、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的合作交流平台。引导联盟企业、科研院所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协同创新,促进预制菜行业持续良性发展。(责任单位:区工信局,配合单位:区招商局、农业农村局、行政审批局、供销社)
(三)延伸完善产业链条
7.建设优质原料基地。坚持安全、绿色、优质目标导向,结合杨凌种业发展和特色现代农业“1123”工程产业布局,在区内发展一批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的高质量原料供应基地。加强区域战略合作,支持预制菜企业和周边县区合作建设粮食、果蔬、畜牧、食用菌等基地,扩大预制菜优质食材供应。到2025年,分批分类培育和认定供应基地10个以上,提升预制菜原料供给标准和水平,带动关中地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各镇街、自然资源局、农业园区办、供销社)
8.开发杨凌特色菜品。发挥预制菜产业联盟作用,依托预制菜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杨凌食品工程创新中心、行业协会等平台,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预制菜品研发,建立原料和菜谱数据库,强化谭家甑糕、杨凌蘸水面、杂粮搅团、旗花面等特色品牌建设,挖掘研发“陕菜”创新菜品100道以上,不断弘扬“杨凌农科”理念,彰显杨凌“食力”。(责任单位:区工信局,配合单位:区招商局、人社局、文旅体育局、市场监管局)
9.加强全产业链监管。守牢食品安全底线,加快预制菜追溯平台建设,推行“合格证+追溯码+一品一码”源头赋码模式,健全预制菜安全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监管机制;加强预制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及检测能力建设,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严把预制菜安全的“产出线、生产线、入市线、入口线”。到2025年,全区预制菜生产企业全部纳入数字智慧监管范围。(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区工信局、农业农村局)
(四)提升产业发展效能
10.构建研发创新平台。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行业协会等平台,支持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组建预制菜产业研究院和联合实验室,推进陕西地方特色预制食品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开展预制菜食材品质控制、节水高效净菜生产、新型速冻与解冻、包装材料、冷链控制等核心技术、关键工艺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产业实践,提升预制菜产业创新驱动能力,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两链融合”。(责任单位:区工信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局、农业农村局(科技局)、市场监管局)
11.建立完善标准体系。加快杨凌预制菜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原料供应基地、示范企业、龙头企业等认定标准和评价指标,引导企业主导或参与“陕菜”预制产品标准的制定,逐步建立预制菜原料、加工、产品、冷链运输、包装、食品安全、营养等标准体系,提升全区预制菜标准化水平。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到2025年力争成功申报3个以上。(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局、工信局、农业农村局、招商局、供销社)
12.做强专业人才引育。建设产业人才聚集高地,发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等资源优势,组建预制菜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培养和引进预制菜领域高层次管理人才、研发人才、领军人才;建设预制菜产业人才实训基地,开展预制菜研发生产、品牌塑造、市场营销、电商直播、物流配送等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定期发布预制菜企业用工需求,帮扶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配合单位:区工信局、农业农村局、供销社)
(五)加强品牌营销推广
13.培育打造区域品牌。推进杨凌预制菜区域品牌培育,实施预制菜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创建行动。组织举办多种形式的杨凌预制菜新菜品鉴、名菜评定、美食体验等活动,建立菜品评定奖励机制,着力打造预制菜本土品牌。依托“杨凌农高会”“上合组织农业博览会”和“杨凌国际马拉松”等展会赛事活动,举办(承办)全国性的预制菜展会、论坛,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预制菜展示展销活动,持续扩大杨凌预制菜影响力。(责任单位:区工信局、招商局,配合单位:区农业农村局、文旅体育局、市场监管局、供销社)
14.讲好预制菜产业故事。挖掘提炼预制菜产业发展的经验成效、典型案例,在杨陵资讯和爱杨凌客户端等宣传平台开设预制菜宣传专栏,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媒体支持,组织引导各类主流媒体开展预制菜产业发展专题报道,讲好杨凌名人、名厨、名菜、名企预制菜故事;培育发展一批预制菜特色品牌连锁企业,唱响杨凌预制菜文化品牌。开发预制菜文创产品和预制菜工业旅游、文化旅游线路,推动“现代农业+美食文化+休闲旅游”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配合单位:区文旅体育局、工信局、招商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供销社)
15.加强产销对接渠道建设。发挥“秦供云”等大型电商平台作用,拓宽预制菜线上销售渠道。鼓励企业建设预制菜电商直播中心,采取“预制菜+直播”等多种模式,定期举办预制菜电商直播带货大赛、直播电商峰会等活动,促进预制菜数字新消费。推动预制菜企业与连锁餐饮企业、大型商超深化产销对接合作。加快线下销售终端布局建设,推行杨凌预制菜“直营店”模式,支持拓宽杨凌预制菜产品进学校、进公司、进医院、进机关等预制菜应用场景。建设“跨境通道”工程,发挥杨凌自贸片区和综合保税区“双区叠加优势”,加强预制菜出口通关指导和服务,开拓预制菜国际市场。(责任单位:区工信局、供销社,配合单位:区招商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将预制菜产业发展工作作为全区县域经济发展主要抓手,结合“三个年活动”开展,举区一致全力推进。成立预制菜产业发展工作专班,下设园区建设、产业培育、流通促进、宣传推广、安全监管等工作组,建立“统一领导、各尽其责、分工有序”的责任机制,形成“定期研究、每月调度、季度推进”的工作机制,为全区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加大政策支持。围绕企业培育壮大、招商引资、菜品研发、品牌推广、渠道建设等方面制定具体支持政策。建立银企定期会晤合作机制,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每年设立500万元预制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推动财政、金融、科技、人才、用地、创业创新等方面政策与预制菜产业有效衔接。
(三)优化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亲商助企“一联三帮”活动,建立区级领导联系指导和部门包抓服务保障机制,全面落实亲商助企专员“一对一”帮扶制度,强化政策服务保障、要素服务保障、工作服务保障,为企业送政策、办实事、解难题,大力营造预制菜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附件:杨陵区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责任表
附件
杨陵区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责任表
序号 |
类别 |
任 务 |
责任单位 |
配合部门 |
完成时限 |
1 |
加快产业承载平台建设 |
加快富春网营物联一期4.5万平方米厂房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确保第一批企业年内投产运营。 |
区招商局 |
区发改局、工信局、 住建局 |
2023年12月前 |
2 |
加快富春网营物联二期13万平方米厂房消防、蒸汽等后续配套设施建设,力争2024年年初完成第二批企业入驻。 |
区招商局 |
区发改局、工信局、 住建局 |
2024年3月前 |
|
3 |
有序推进富春网营物联园区三期厂房建设,打造陕菜特色孵化园,建设集研发、交易、品牌、推广为一体的产业服务中心、孵化中心和展示中心,配套建设陕西预制菜科技产业园质量小站、秦创原预制菜中试熟化基地,尽快形成以陕西特色面食为主的杨陵预制菜特色园区。 |
区招商局 |
区发改局、工信局、 住建局 |
2025年12月前 |
|
4 |
2023年9月前启动后稷路北延配套工程建设。 |
投资公司 |
区发改局、工信局、财政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 |
2023年9月前 |
|
5 |
2023年底前全面启动城东标准化厂房一期剩余5栋7万平方米厂房建设,完善园区冷库等设施配套,2024年底园区建成投用,建立运行管理服务机构。 |
投资公司 |
区发改局、工信局、财政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 |
2024年12月前 |
|
6 |
加快原新型材料园区已征剩余地块的策划包装和设施配套,持续提升园区承载力。 |
区工信局 |
区发改局、财政局、招商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投资公司 |
2024年12月前取得阶段性成效 |
|
7 |
加快产业承载平台建设 |
以预制菜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为目标,在城东标准化厂房规划布局预制菜产业链主、智能装备制造等企业,完善园区道路、电力、蒸汽等配套设施。到2025年,建成城东预制菜知名品牌产业园区。 |
区工信局 |
区发改局、财政局、招商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投资公司 |
2025年12月前 |
8 |
深入研究中省投资重点和政策方向,多方争取中省预算内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围绕预制菜产业园区平台建设、产业集群发展,加大产业项目储备转化力度,策划包装一批重大项目。 |
区发改局、工信局 |
区财政局、招商局、 农业农村局 |
2023年12月前取得阶段性成效并长期坚持 |
|
9 |
紧盯全省预制菜产业布局,制定我区预制菜三年发展规划。 |
区发改局、工信局 |
区财政局、招商局、 农业农村局 |
2023年12月前 |
|
10 |
大力培育市场主体 |
坚持把预制菜头部企业招引作为“一号工程”,立足预制菜产业链“图谱”,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
区招商局 |
区发改局、工信局、 财政局、自然资源局、 行政审批局 |
2023年12月前 |
11 |
鼓励全员招商、以商招商,瞄准山东、河南等优质企业资源集中地,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预制菜产业招商活动,引进一批行业影响力强、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技术工艺先进、管理完整高效的头部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促进预制菜产业规模化发展。每年引进2家以上头部企业或链主企业落户预制菜产业园区,2025年底,全区引进预制菜头部企业6家以上。 |
区招商局 |
区发改局、工信局、 财政局、自然资源局、 行政审批局 |
2025年12月前 |
|
12 |
大力培育市场主体 |
围绕“五大产业集群”,大力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新希望六合、竹园村公司、麦肯食品等龙头企业发挥原料、技术、人才、设备、渠道等优势,积极延伸发展预制菜加工新业态,大力拓展全国市场,打造一批预制菜产业“航空母舰”。 |
区工信局 |
区发改局、农业农村局、人社局、招商局、 市场监管局 |
2024年12月前取得阶段性成效并长期坚持 |
13 |
支持诚智食品、向阳壹品、谭家甑糕等骨干企业扩大生产,加快市场布局,打造一批预制菜产业知名标杆企业。坚持分类指导,建立预制菜企业培育库,构建“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梯次发展格局。 |
区工信局 |
区发改局、农业农村局、人社局、招商局、 市场监管局 |
2023年12月前取得阶段性成效并长期坚持 |
|
14 |
力争三年内培育规上预制菜企业30家以上,产值达亿级预制菜龙头企业10家以上。 |
区工信局 |
区发改局、农业农村局、人社局、招商局、 市场监管局 |
2025年12月前 |
|
15 |
支持引导预制菜产业经营主体、金融机构、物流公司、科研院所等单位,共同组建杨凌预制菜产业联盟,搭建联盟分工协作、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的合作交流平台。 |
区工信局 |
区招商局、农业农村局、行政审批局、供销社 |
2023年12月前 |
|
16 |
引导联盟企业、科研院所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协同创新,促进预制菜行业良性持续发展。 |
区招商局 |
区工信局、农业农村局、行政审批局、供销社 |
2023年12月前取得阶段性成效并长期坚持 |
|
17 |
延伸完善产业链条 |
坚持安全、绿色、优质目标导向,结合杨凌种业发展和特色现代农业“1123”工程产业布局,在区内发展一批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的高质量原料供应基地。 |
区农业农村局 |
各镇街、区自然资源局、农业园区办、供销社 |
2023年12月前取得阶段性成效并长期坚持 |
18 |
加强区域战略合作,支持预制菜企业和周边县区合作建设粮食、果蔬 、畜牧、食用菌等基地,扩大预制菜优质食材供应。 |
区农业农村局 |
各镇街、区自然资源局、农业园区办、供销社 |
2023年12月前取得阶段性成效并长期坚持 |
|
19 |
到2025年,分批分类培育和认定供应基地10个以上,提升预制菜原料供给标准和水平,带动关中地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
区农业农村局 |
各镇街、区自然资源局、农业园区办、供销社 |
2025年12月前 |
|
20 |
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预制菜品研发,建立原料和菜谱数据库,强化谭家甑糕、杨凌蘸水面、杂粮搅团、旗花面等特色品牌建设,挖掘研发100道以上“陕菜”创新菜品。 |
区工信局 |
招商局、人社局、 文旅体育局、市场监管局 |
2025年12月前 |
|
21 |
加快预制菜追溯平台建设,推行“合格证+追溯码+一品一码”源头赋码模式,健全预制菜安全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监管机制。 |
区市场监管局 |
区工信局、农业农村局 |
2025年12月前 |
|
22 |
加强预制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及检测能力建设,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措施。 |
区市场监管局 |
区工信局、农业农村局 |
2023年12月前取得阶段性成效并长期坚持 |
|
23 |
延伸完善产业链条 |
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严把预制菜安全的“产出线、生产线、入市线、入口线”。 |
区市场监管局 |
区工信局、农业农村局 |
2023年12月前取得阶段性成效并长期坚持 |
24 |
提升产业发展效能 |
支持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组建预制菜产业研究院和联合实验室,推进陕西地方特色预制食品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 |
区工信局 |
区发改局、农业农村局(科技局)、市场监管局 |
2024年12月前 |
25 |
开展预制菜食材品质控制、节水高效净菜生产、新型速冻与解冻、包装材料、冷链控制等核心技术、关键工艺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产业实践,提升预制菜产业创新驱动能力,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两链融合”。 |
区工信局 |
区发改局、农业农村局(科技局)、市场监管局 |
2024年12月前取得阶段性成效并长期坚持 |
|
26 |
加快杨凌预制菜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原料供应基地、示范企业、龙头企业等认定标准和评价指标,引导企业主导或参与“陕菜”预制产品标准的制定,逐步建立预制菜原料、加工、产品、冷链运输、包装、食品安全、营养等标准体系,提升全区预制菜标准化水平。 |
区市场监管局 |
区发改局、工信局、农业农村局、招商局、供销社 |
2023年12月前取得阶段性成效并长期坚持 |
|
27 |
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到2025年力争成功申报3个以上。 |
区市场监管局 |
区发改局、工信局、农业农村局、招商局、供销社 |
2025年12月前 |
|
28 |
建设产业人才聚集高地,发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等资源优势,组建预制菜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培养和引进预制菜领域高层次管理人才、研发人才、领军人才。 |
区委组织部 |
区工信局、人社局、 农业农村局、供销社 |
2023年12月前取得阶段性成效并长期坚持 |
|
29 |
提升产业发展效能 |
建设预制菜产业人才实训基地,开展预制菜研发生产、品牌塑造、市场营销、电商直播、物流配送等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定期发布预制菜企业用工需求,帮扶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 |
区人社局 |
区工信局、农业农村局、供销社 |
2023年12月前取得阶段性成效并长期坚持 |
30 |
加强品牌营销推广 |
推进杨凌预制菜区域品牌培育,实施预制菜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创建行动。 |
区工信局 |
区农业农村局、招商局、文旅体育局、市场监管局、供销社 |
2024年12月前 |
31 |
组织举办多种形式的杨凌预制菜新菜品鉴、名菜评定、美食体验等活动,建立菜品评定奖励机制,着力打造预制菜本土品牌。 |
区工信局 |
区农业农村局、招商局、文旅体育局、市场监管局、供销社 |
2023年12月前取得阶段性成效并长期坚持 |
|
32 |
依托“杨凌农高会”“上合组织农业博览会”和“杨凌国际马拉松”等展会赛事活动,举办(承办)全国性的预制菜展会、论坛,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预制菜展示展销活动,持续扩大杨凌预制菜影响力。 |
区工信局、招商局 |
区农业农村局、文旅体育局、市场监管局、供销社 |
2023年12月前取得阶段性成效并长期坚持 |
|
33 |
挖掘提炼预制菜产业发展的经验成效、典型案例,在杨陵资讯和爱杨凌客户端等宣传平台开设预制菜宣传专栏,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媒体支持,组织引导各类主流媒体开展预制菜产业发展专题报道,讲好杨凌名人、名厨、名菜、名企预制菜故事。 |
区委宣传部 |
区文旅体育局、工信局、招商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供销社 |
2023年12月前取得阶段性成效并长期坚持 |
|
34 |
培育发展一批预制菜特色品牌连锁企业,唱响杨凌预制菜文化品牌。 |
工信局 |
区文旅体育局、招商局、 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供销社 |
2024年12月前 |
|
35 |
加强品牌营销推广 |
开发预制菜文创产品和预制菜工业旅游、文化旅游线路,推动“现代农业+美食文化+休闲旅游”融合发展。 |
区文旅体育局 |
区工信局、招商局、 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供销社 |
2024年12月前 |
36 |
发挥“秦供云”等大型电商平台作用,拓宽预制菜线上销售渠道。 |
供销社 |
区工信局、招商局、 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 |
2023年12月前取得阶段性成效并长期坚持 |
|
37 |
鼓励企业建设预制菜电商直播中心,采取“预制菜+直播”等多种模式,定期举办预制菜电商直播带货大赛、直播电商峰会等活动,促进预制菜数字新消费。 |
供销社 |
区工信局、招商局、 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 |
2024年12月前 |
|
38 |
推动预制菜企业与连锁餐饮企业、大型连锁商超深化产销对接合作。加快线下销售终端布局建设,推行杨凌预制菜“直营店”模式,支持拓宽杨凌预制菜产品进学校、进公司、进医院、进机关等预制菜应用场景。 |
区工信局 |
区招商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 |
2023年12月前取得阶段性成效并长期坚持 |
|
39 |
建设“跨境通道”工程,发挥杨凌自贸片区和综合保税区“双区叠加优势”,加强预制菜出口通关指导和服务,开拓预制菜国际市场。 |
区工信局 |
区招商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 |
2025年12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