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人大建议 / 正文

关于区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第9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复函

类别:B类                                                                                                                  杨政农函〔2022〕19号

 

 

杨陵区农业农村局

关于区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第9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复函

 

代表姓名:蒋正生,马发浩

建议内容:关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意见建议

办理结果:

尊敬的蒋正生、马发浩代表,感谢你们对我区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你们在区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意见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强化组织保障、加强项目扶持、优化资源配置,统筹推进产业振兴,取得了较好成效,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设施农业转型升级

2019年以来,依托全省千亿级设施农业项目,全区建成日光温室大棚、双拱双膜、连栋避雨棚等新式大棚600余亩,有效提升了设施农业发展水平,实现亩均产值3万元以上。围绕葡萄、樱桃、无花果、冬枣等特色水果,建设单品冠军园,实现亩均产值5万元以上。同时积极发展“南果北种”,建成占地200余亩的火龙果种植基地,并引进莲雾、百香果、芒果等南方水果品种试验试种,取得明显成效。

今年以来,结合示范区特色现代农业“1123”工程实施,根据区政府“两抓两拆十个提升”工作要求,组织人员对我区撂荒大棚进行了集中整治,全区共排查撂荒闲置大棚192座(温室大棚148座、塑料大棚44座),废弃耳房180座。截至目前,撂荒大棚和废弃耳房基本全部清理整治,实现了“动态清零”。其中:五泉镇共排查撂荒大棚132座、废弃耳房78座,已经整治撂荒大棚99座,清理废弃耳房78座,另有33座大棚由农户自行清理整治和复耕复种;揉谷镇共排查闲置塑料大棚27座,废弃耳房3座,目前已维修大棚5座,拆除废弃大棚棚头3座;大寨街道办共排查撂荒大棚33座, 废弃耳房101座,目前全部清理整治完成。下一步我们将对清理平整完成的土地进行复耕,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区积极开展猕猴桃产业提升,以品种改良、标准化生产、产业链延伸、品牌建设为主要任务,实现产业提升增收目标。引进适宜我区栽培的抗逆性强、树势旺、耐储藏的徐香、翠香、瑞玉、农大金猕、农大郁香等猕猴桃新品种,鼓励支持农户对老旧品种进行高接换头,累计完成品种更新2000余亩。建立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专家教授组成的猕猴桃技术服务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猕猴桃作务技术培训,不断提升农户作务水平。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指导农户精准施肥,增施有机肥、配方肥,有效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不断改善土壤地力。在猕猴桃果园推广生物农药,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指导农户科学使用生物农药,合理配置施药浓度,精准防治时间,严格施药间隔期,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行猕猴桃标准化生产,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开展猕猴桃绿色产品认证建立健全猕猴桃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打造我区猕猴桃产业知名品牌,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积极开拓市场,健全销售网络加强信息交流,开展农超对接、农市对接、订单农业等,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同时,我们积极发展农业科技服务,重点在果蔬嫁接修剪、猕猴桃果园管理、设施农业大棚建设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提升杨凌“铁娘子”女子嫁接队、猕猴桃果园管理技术服务队、设施大棚建设技术服务队的发展模式,提升业务技能、拓展服务范围,形成杨陵农业高科技服务业金字招牌。2021年全年向宁夏、甘肃、新疆等外省和省内多地农技劳务输出9000余人次,收入超过1.5亿元。2022年组织区内嫁接服务队先后向新疆、湖北、渭南等省内外各地开展果树嫁接等技术服务,截至目前农技劳务输出830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约7000万元。

以上答复妥否,请批评指正。

 

 

杨陵区农业农村局

2022 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