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人大建议 / 正文

关于区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第42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复函

类别:B类                                                                                                        杨农园办函2024〕5号

杨陵区农业园区管理办公室

关于区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第42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复函

代表姓名:蒋正生 张永红 任茂丹 马根辉

建议题目关于加快推进土地资源收储整合的建议

办理结果:关于各位代表在人代会上提出的意见建议,我办已收悉,感谢各位代表对现代农业园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各位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答复如下:

一、全区设施农业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2008年以来,为加快推进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和杨陵区委、区政府规划了占地100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其中设施农业基地规划总占地2万余亩,规划建设二代日光温室和塑料薄膜拱棚,主要种植瓜果蔬菜和花卉等作物。我区设施农业发展在全国范围内起步较早,从2009年到2016年前后,我区设施农业产业产值效益比较可观,不仅极大的促进了农民增收,也为全省乃至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示范。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区规划建设的二代日光温室大棚和塑料薄膜拱棚受天雨以及管护不到位等因素影响,大棚设施普遍已经损毁严重,产值效益明显下滑,出现了一批闲置撂荒大棚,而且数量在逐年增加,极大的影响力我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形象,这与当前我区现代农业国家队的地位不相适应,老旧大棚亟待改造和提升。

二、设施农业大棚闲置撂荒的主要原因

通过摸排和调研,导致我区设施农业大棚闲置撂荒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受近些年来持续连阴雨和突发性大风天气影响,大棚设施不同程度受损,面积和数量都不断在扩大,且由于维修资金较大,财政无力大面积补贴,部分农户不愿维修导致撂荒;二是部分大棚经营户缺乏管理经营思路和方式,主观上对大棚设施保护不到位,导致大棚设施损毁严重,无法有效经营;三是受农产品销售市场和价格影响,农业生产投入无法保证产出,导致农户积极性下降,出现闲置撂荒;四是由于日光温室大棚存在土地利用率低、机械操作不便、种植品种单一以及土壤连作障碍等问题,导致生产经营效益长期低下,农户种植意愿下降;五是2019年至2022年新冠疫情影响,涉农企业连年亏损,效益低下,目前整体发展形势仍未好转。

三、设施农业撂荒大棚整治情况

(一)持续推进撂荒大棚整治工作。2020年,区委、区政府出台了《杨陵区设施农业基地撂荒大棚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杨政办发〔2020〕11号)文件,落实镇办对辖区老旧大棚进行摸底统计,区政府拿出一定财政资金鼓励支持农户对整体完好的老旧大棚进行提升改造,对损毁严重无维修价值的老旧大棚,由镇(街道)收回交由所在村种植,规划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截止目前,全区累计整治闲置撂荒大棚439座,平整闲置大棚耳房181座。五泉镇高家村、汤家村、崔家村等村,大寨街道办寨东村、寨西村、西小寨村等村都不同程度利用回收的老旧大棚发展无花果、樱桃、紫锥菊以及粮食育种等产业。同时,我们要求镇(街道)党委、政府加强巡查,发现一座整治一座,撂荒大棚长效管理机制基本确立,一定程度改善了我区设施农业基地的形象。

(二)积极推进特色现代农业“1123”工程。为加快推进闲置撂荒大棚整治工作,2022年,我区出台了《杨凌示范区(杨陵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对全区设施农业基地进行全面提升改造,打造1万亩设施农业育种基地和1万亩设施农业产业基地。截至目前,累计实施了泉江农庄设施蔬菜种植基地、阳光花卉基地、农科集团实施的精品果蔬示范园、田东村设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万锦无花果基地、华向阳花卉基地、杨凌秋禾家庭农场蔬菜育苗基地、千普农业西甜瓜育种基地、陵湾村蝴蝶兰基地二期、姜嫄村集体经济甜柿子基地、中以智慧农业示范园、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等一批项目,实施了圣嫄农庄、丰腾农业和金棚种业、五泉孵化园老旧大棚改造提升等项目,提高了4030 亩设施农用地的效益。

(三)推进闲置撂荒大棚和土地集中收储经营。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农用地收储集中经营模式,一是结合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整治,对部分经营不善的地块集中收储,交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规划项目,目前已经有一批项目完成规划,正在由区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进行项目评审,评审通过后集中组织实施;二是由区农投公司对规划设施农业项目,对部分效益地下的设施农业大棚或地块进行集中改造提升,目前正在与水发集团合作计划对老旧大棚进行改造提升,同时对揉谷镇400余亩土地进行回收清理,规划产业化项目。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继续加大撂荒大棚整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指导农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设施农业效益。同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积极与水发集团等社会资本合作,发挥好国有企业作用,规划建设现代种业和育种育苗产业基地,与农户建立利益合作机制,对闲置大棚进行改造提升,提升设施农业基地形象和产值效益。

(二)继续推进特色现代农业“1123”工程。积极联系区招商局及相关部门,加大涉农项目的招引工作力度,重点围绕新品种、新技术产业规划建设产业园区,发挥企业技术、市场、管理等优势,从全产业链角度规划上下游产业,提高特色现代农业抗风险能力,更好的适应市场发展,使其发挥设施农业示范效应,不断提升设施农业产值效益。            

(三)加大农用地集中收储工作力度。发挥好国有企业作用,积极谋划我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工作,对全区闲置低效农业产业地块进行集中收储,重新规划现代农业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重点发展西红柿、红薯、洋葱、西甜瓜以及彩色小麦等育种和产业化种植,提升产值效益。目前,我区国有企业改制已经接近尾声,整合的农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将承接有关工作。

(四)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休闲旅游产业。结合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产业规划,我区将重点引进中小企业或经营主体发展采摘、休闲、观光产业等方面的现代农业产业,目前,全域旅游规划已经完成修订,计划近年来逐步推进实施,助推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再次感谢各位代表对现代农业园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以上答复妥否,请批评指正。

杨陵区农业园区管理办公室

2024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