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人大建议 / 正文

关于区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第33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复函

 政文旅体函〔2024〕51号

 

杨陵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

关于对杨陵区人民代表大会建议批评和意见第33号办理情况的复函

 

代表姓名:窦琴

建议内容:关于在铁路以北建设运动公园的建议

办理结果:

尊敬的窦琴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在铁路以北建设运动公园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区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两级体育部门深入贯彻“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对标《杨凌示范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任务目标,加快实施示范区(杨陵区)“七个一”和镇、村(社区)“三个一”体育设施补短板工程,积极谋划游泳馆项目立项,全民健身中心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高效建成8个城市“口袋运动公园”、渭河湿地体育运动公园和市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提升公共体育场馆配套水平;对全区公共体育设施1843余件进行摸底排查,先后集中维修维护健身器材1000余件,新配备、更换健身器材600余件,不断丰富社区、镇村全民健身设施;发布“杨凌全民健身地图”智慧平台,31个运动健身场地资源低免开放,实现高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体育场馆资源共享;丰富杨凌网球运动中心篮球、乒乓球设施配套,积极开展体育培训和各类赛事活动,不断提升十四运会比赛场馆综合利用水平。截止目前,我区共建成各类体育场地数量255个,大型体育公园1个,国民体质监测中心1个,户外口袋运动公园8个,54个行政村和22个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全覆盖,体育场地面积103.66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07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位居全省前列。

下一步,我局将充分采纳您的建议,持续推动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

一、统筹推进体育场地建设,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我局将联合城管、市政、住建等部门,积极向省体育局申请专项资金,以铁路以北为重点,全力推进体育场地建设,提升我区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一是提升改造后稷公园为体育主题公园,二是在高干渠路覆盖段(后稷路--常青路段)重新改造柔性塑胶跑道及附属健身设施,三是建设一批城市体育口袋公园,四是加强老旧小区体育设施改造,不断提升老城区健身场地数量和质量,五是持续建设好、管理好、维护好村(社区)基层室外体育健身器材。

二、推动健身场地开放共享,提升体育场地设施使用率。我们将会同示范区文旅体育局、两级教育部门共同推进区内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国有企事业单位等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增加场地供给,进一步丰富居民健身场地的配置,满足百姓健身需求。

三、培育特色品牌赛事,带动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指导支持羽毛球、足球、篮球等体育协会组织发展,鼓励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赛事,推动其向社会化、市场化发展。持续办好农科城马拉松赛、自行车邀请赛、汽车场地越野赛等品牌赛事,联合教育部门举办中小学生足球、篮球等比赛。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教练员等体育人才,常态化开展科学健身指导、健康知识讲座、医疗专家义诊等活动,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全民健身,不断提升全民健身服务水平。

再次感谢您对我区体育事业建言献策,欢迎您持续关注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以上答复妥否,望批评指正。

 


 


 

 

                         杨陵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

                             2024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