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B类 杨政农函〔2022〕 28 号
杨陵区农业农村局
关于区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4号代表意见建议办理情况的复函
代表姓名:樊恒辉 郭 军 程 斌 马安良 龙建明 陈 军 上官周平 佟小刚 慕小倩 吉 红 史明霞 海江波 陈树林 马艳萍 傅 强 邵崇斌 张 静
建议内容:关于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建议
办理结果:
尊敬的樊恒辉等代表,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全面推进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杨陵区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创建、技术创新、建管并重”的原则,多方筹措资金,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和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一是深入实施“厕所革命”,累计建成无害化卫生厕所16679座,占比达92.21%;二是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有效治理村达到100%;三是推行“河长制”“街长制”,开展全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83%的农村污水实现有效管控;四是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全区53个村485.9公里道路全部实现硬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成功创建。五是提升农村电力设施配套,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动力电进村率、供电可靠性均达100%,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9%以上。六是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力度,农村饮水安全实现全覆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三项制度”和“三个责任”落实到位。七是加强农村绿化美化,按照“见缝插绿、见空建景、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原则,实施“庭院绿化、村庄绿化、路渠绿化、片林建设”四个工程,完成绿化面积2000余亩,栽植各类苗木330余万株;建成景观公园及节点10处,改造农户立面墙体220余户。
二、全面推进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
一是加强人力配置。全面落实“三级书记”抓落实工作机制,选派第一书记14人,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4个,配置乡村振兴专职人员45人,全面加强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二是完善乡规民约。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农村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并按照要求上墙公布,同时村组建立监管队伍,保证了村规民约的严格执行。三是建立农村改厕长效管护机制。制定农村改厕后续长效管护机制,2020年已购置14辆吸粪车、2辆吸污净化车。建立厕所维修、粪污收集、运输和资源化利用管护体系,推行社会化服务,由专业公司承担农村粪污处理,基本实现了建管用并重,责权利一致的目的。正在建设农村改厕后期管护信息化平台,采购安装车辆指挥、定位系统和罐池液面传感装置及户厕报修、报抽呼叫系统,确保厕具坏了有人修、粪液满了有人抽、抽走之后有效用的长效管护机制。四是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管护机制。制定《杨陵区农村环境卫生保洁管理暂行办法》,区财政每年列支专项经费,形成了力量保障、设施购置、检查考核评比的农村生活垃圾长效管护机制。五是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营维护机制。通过社会化服务的方式,由陕西朗正环境科技公司负责全区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维护。六是建立村庄保洁长效机制。通过落实“门前三包”、设置农村环境卫生评比“红黑榜”,建立“街长制”,推行“积分制”治理等,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村庄环境卫生清洁长效管护和共治共建共享。在王上村率先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化试点建设、标准化理念整治示范村。七是村民自治机制和项目公示机制健全。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印发《杨陵区开展城乡社区协商工作实施方案》《杨陵区村务监督委员会实施细则(试行)》《杨陵区村务公开目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照财政奖补“一事一议”建设程序,严格“四议两公开”要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今后工作努力方向
一是完善健全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按照行业监管职责,完善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按照“成本节俭、管理便利、突出实效、长效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注重长效管护效果。二是落实基础设施管护责任。按照“行业监管、属地管理”原则进一步明确绿化苗木、公厕、污水处微站等基础设施监管管护责任,切实提高基础设施运行效能和时效。三是争取财政列支保障现有机制良性运转。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健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农民自筹”的资金筹措机制,整合各类相关资金,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在施工、绿化等各个环节注重就地取材、循环利用和本土化特色,提倡采用以奖代补、“三个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出一点、村民拿一点)等方式精打细算使用资金,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四是宣传引导广大群众爱护基础设施。通过乡村“大喇叭”、微信群、LED屏等媒介,宣传引导群众养成爱护公共财物的行动自觉,养成文明自律的行为习惯,发动群众对恶意破坏公共基础设施的行为予以监督举报,营造爱护公物的良好社会氛围。
感谢您对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关心和关注,以上答复妥否,请批评指正。
杨陵区农业农村局
2022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