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草背景和过程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两个强化”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2023年,杨陵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60元,增长8.7%,位列全省第1,但是距离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不小差距。为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把一切为了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鲜明导向和检验高质量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准”的重要指示和决策部署,稳步提升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区农业农村局牵头提出了《杨陵区2024年促进农村居民增收工作方案》。
整个《方案》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资料收集起草。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在参考陕西省《关于十四五促进全省城乡居民增收推动富民惠民的意见》及其他省、市有效举措的基础上,结合人社局、民政局、医保局、农业园区办、供销社等单位关于落实促进农村居民增收方面的具体措施,起草了《方案》草稿。二是征求意见。6月5日区农业农村局将《方案》(征求意见稿)发送各相关单位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并根据反馈结果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6月11日,区农业农村局对接区统计局对《方案》再次进行了完善。按照区级分管领导意见,6月24日区农业农村局再次就《方案》征求各相关单位意见,修改完善后呈送主要领导审阅。三是审定印发。结合主要领导批示精神,对《方案》再次补充完善后,以两办名义印发了《杨陵区2024年促进农村居民增收工作方案》。
二、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整个《方案》分为总体要求、工作措施、工作要求3个板块。
第一板块:总体要求中明确了指导思想,指出了具体目标,即:确保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区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板块:工作措施按照“就业优先、产业为基、改革带动、保障兜底”的工作思路,共提出了促农增收22条措施,并按照职能分工明确了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和具体任务要求。
第一部分为:坚持就业优先,着力提高工资性收入。
在这一部分,充分考虑全区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和创业环境,提出了拓宽就业渠道、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优化创业政策环境、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加快零工市场建设、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扩大就业容量8条措施。明确了年内实现1.5万人次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技劳务输出1.2万人次,培育高素质农民300人,开展各类培训3000人次,建设揉谷、五泉零工市场及零工信息LED发布平台22个等具体目标任务。针对重点就业群体,提出“对在民营企业稳定就业半年以上、毕业2年内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落实基层就业补贴”“常态化做好全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及欠薪整治等工作措施。考虑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主力军作用,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引导民营企业申报就业见习单位,对接收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16岁至24岁登记失业青年参加就业见习的民营见习单位,给予就业见习补贴。同时,加快全区98个重点项目建设,扩大就业容量。
第二部分为:坚持产业为基,巩固提升经营性收入。
这一部分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提出促农增收9条措施。
《方案》里面第9条、第10条、第11条、第12条、第17条具体措施可以说都是从一产方面着手,着力保障粮食安全、保持农产品合理价格,挖掘现代农业助农增收潜力,并不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水平,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第13条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应用能力和第14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从二产方面着手,提出全年遴选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30个(项)以上,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个,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7%以上,农产品仓储保鲜能力达到6400吨,提升粮油、生猪、猕猴桃等产业精深加工水平。第15条深化农旅融合发展和第16条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从三产方面着手,提出打造A级旅游景区,推进五泉王上村、揉谷田西村、杨街办崔东沟村马家底组乡村旅游发展,布局建设1-2个研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在猕猴桃等特色果蔬集中采摘季,充分运用直播、短视频等方式,畅通农产品电商销售渠道,年内建设集电商、农资、便利店于一体的“三站合一”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点3家。
第三部分为:坚持改革带动,着力增加财产性收入。
这一部分提出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盘活利用资源资产2条具体措施。提出年内力争实现发展以镇域为单位的联合集体经济1个,经营性收入 5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占比超过 30%,新增20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2个,盘活各类资产资源200宗以上,各镇(街道)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农户闲置宅基地和农房不少于50宗等具体目标任务,不断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
第四部分为:坚持保障兜底,合理提高转移性收入。
这一部分提出了落实财政惠农政策、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惠民水平3条具体措施。在落实好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高龄老人生活补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惠农惠民补贴政策的基础上,突出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大病保障等政策,提出2024年定额资助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缴费250元,门诊慢特病病种增加至51种,受理和鉴定审核环节前移至定点医疗机构,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70%左右。同时,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安全发展,年内建设规范化村卫生室102个,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惠民水平。
第三个大的板块:工作要求,从强化组织领导,压紧压实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调度管理;强化结果运用,突出督查问效;注重宣传引导,营造工作氛围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强调要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完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区统计局负责,要加强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主要调查指标的监测预警,及时分析研判居民增收形势,查找薄弱环节和增收短板,助力全区农村居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