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玉米秸秆粉碎地表覆盖还田技术模式
-----技术路线。玉米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免耕播种机播种小麦
-----技术要点。采用玉米联合收割机配套秸秆还田机一次进地对秸秆进行粉碎还田,还田完成后秸秆覆盖要相对均匀,地表平整,以便机器作业,满足免耕要求的土质应为沙土或壤土,要有足够的秸秆覆盖量、腐烂较快;玉米秸秆粉碎还田作业质量要求割茬高度≤8厘米,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切碎长度合格率90%以上,抛散不均匀率≤20%,漏切率≤1.5%。
-----机具配备。玉米联合收割机;小麦免耕播种机。
-----适用范围。本技术适用于玉米收获期间气候条件好、土壤含水量适中、机械配置条件较好,抢农时的一年两熟区。
二、玉米秸秆粉碎混埋还田技术模式
-----技术路线。玉米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机旋耕还田2次→小麦播种机播种小麦
-----技术要点。采用玉米联合收割机配套秸秆还田机一次进地对秸秆进行粉碎还田,还田完成后秸秆覆盖要相对均匀,地表平整,以便机器作业;玉米秸秆粉碎还田作业质量要求割茬高度≤8厘米,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切碎长度合格率90%以上,抛散不均匀率≤20%,漏切率≤1.5%;旋耕深度≥12厘米。
-----机具配备。玉米联合收割机;旋耕机;小麦播种机。
-----适用范围。本技术将秸秆粉碎后与土壤混合,适用于秸秆量较大,地表不平整的田块。
三、小麦秸秆机械化粉碎地表覆盖还田技术模式
-----技术路线。 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免耕播种机播种玉米。
-----技术要点。 采用小麦联合收割机自带粉碎装置对秸秆直接切碎,并均匀抛洒覆盖于地表;割茬高度≤15厘米;小麦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切断长度合格率≥95%;抛撒不均匀率≤20%;漏切率≤1.5%。
-----机具配备。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发动机应满足自带粉碎装置对动力的需求;免耕播种机的性能应满足当地农艺要求;免耕播种机作业时应配套适宜动力的拖拉机。
-----适用范围。本技术适用于小麦收获期间气候条件及土壤含水量适宜、机械配置条件具备的一年两熟区。
四、玉米青贮技术模式
-----清选。剔出带有泥土的玉米根和腐烂变质的玉米秸秆。
-----切碎。用机械切碎,切碎长度不应超过2cm。
-----调整湿度。含水量应在65%~75%之间,用手握紧切碎的玉米秸秆,指缝有液体渗出而不滴下为宜。玉米秸秆含水量不足时,可在切碎玉米秸秆中喷洒适量的水,或与水分多的青贮原料混贮。若3/4的叶片干枯,青贮时每100kg需加水5kg~10kg。原料含水量过大,可适当晾晒或加入一些粉碎的干料,如麸皮、草粉等。
-----添加剂使用。为了提高青贮玉米秸秆的营养或改善适口性,可在原料中掺入一定比例的添加剂。添加剂必须与原料混匀。喂牛、羊的青贮王米秸秆可加尿素,也可加入食盐。尿素的添加量为玉米秸秆总重量的0.3%~0.5%,食盐的添加量为玉米秸秆总重量的0.10%~0.15%。
-----填装。在不影响籽实产量的前提下青贮用玉米秸秆应提前收获。做到边收边运,边运边铡,边铡边贮。装贮前应在底部铺垫15cm~20cm厚的秸杆。土窖或未上水泥面的砖窖,在窖底及窖壁铺衬一层塑料薄膜。将铡碎的玉米秸秆逐层装入窖内,每装20cm厚时可用人踩踏、石夯、履带式拖拉机压等方法将原料压实,特别注意将窖壁四周压实原料装至高出窖口3cm~4cm使其呈中间高周边低,圆形窖为馒头状,长方形窖呈弧形屋脊状。圆形害窖或小型容积窖应在1d (天)内装完。在装填过程中避免雨水进入窖内。
-----密封。密封前,在原料上边铺一层厚20cm~30cm的秸秆,或用塑料薄膜将玉米秸秆完全盖严。在秸秆或塑料薄膜上从周围开始自下而上压一层厚40cm~60cm的湿土,打实拍光。
-----检查。为防止雨水渗入窖内,青贮窖四周距窖口50cm处挖20cm×20cm的排水沟。贮后经常检查,发现下沉或有裂缝,及时修整,填平封严。地面堆贮注意防鼠,发现有破洞,及时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