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领域公开 / 三农工作 / 正文

精准扶贫应在综合施策上下功夫

杨凌全面加强精准扶贫工作已经展开,346名干部积极响应党工委管委会号召,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卷起铺盖,奔赴农村,吃住在村抓扶贫,其阵势、其力度、其作风,为多年来基层工作所少见。近日,记 者在调研采访时发现,在重新精准识别的过程中,大多数贫困户都能如实汇报自己的家庭收入等情况,积极配合工作组的调查,但也有个别贫困户不愿退出,不愿提供自己的真实收入情况,影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针对当前扶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十分重要: 

加强思想宣传是先导。要把贫困群众思想教育宣传摆在扶贫工作突出位置,大力宣传中省关于扶贫攻坚的政策措施和省上的“九不准”要求,大力弘扬劳动致富最光荣、不劳而获最可耻的思想,让劳动创造财富、奋斗改变命运的观念深入人心,进一步增强贫困户“思想脱贫”的主动性。大力宣传贫困户中的自强模范,树立先进典型,通过典型引导,激发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意识。大力营造浓厚社会氛围,通过墙体广告、过街横幅,如“政府帮、自己干,脱贫目标早实现”、“要想活得有尊严,勤劳致富最体面”、“贫穷落后不光荣,好吃懒做人不齿”等激励性的标语等多种宣传形式,让个别贫困户摈弃不思进取、坐享其成的懒惰思想,增强他们脱贫的主体意识和行动自觉。 

运用法律政策是关键。精准识别的过程中,遇到的情况“一家和一家不一样”,成因复杂,千差万别,许多情况还涉及到一些法律政策问题。譬如:几个儿子不养老人,让年迈多病老人单独立户、单独过活享受低保的现象;有的为了让病残的一方享受低保,故意制造假离婚现象;有些家庭有数套安置房也在吃低保;五泉镇有个农户,由于家庭贫穷,老两口唯一的儿子异地上门、剩下老人没人照管导致吃低保现象等等,这一个个特殊的案例,都不好拿捏和界定。这就需要从法律层面来解决,让法律在扶贫攻坚中发挥应有作用。还有的人银行存巨款,却故意隐瞒收入“装穷”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坐下来,认真仔细的分析研究、集体议定。因为它可能涉及到法律、民政、残联、金融等不止一个部门的政策,上面要求聚焦精准,创新方法,探索经验,综合施策,就是要领导牵头,逐户逐人具体分析,依情、依理、依法,最后大家一起研究个办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法律、政策解决的,法律、政策的作用就不能缺位,各有关部门要协同发力,打好“组合拳”,这才叫综合施策,联合式作战。否则,工作就不易推动。 

弘扬核心价值观是重点。“美好的生活靠劳动创造,幸福的花儿汗水浇”。这是一首歌的歌词。道理谁都懂,就是不想动。要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大力宣传贫困户既是帮扶的对象,更是脱贫的主体,要彻底打消其“等、靠、要”的思想,别人给的不如自己挣的更有价值、更有尊严、更有底气,更有成就感。要让他们明白,贫困是自己造成的,不能怪别人,更不能指望着靠别人。要动员全社会对那些不穷装穷、骗取低保的人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促进形成劳动光荣、自强可敬、懒惰可耻的社会新风尚。为了帮助贫困户全面脱贫,党和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合力攻坚。但扶贫不能扶出惰性,养出懒汉。如果这样的话,就是对大多数群众的不公平,就会诱发“越穷越光荣”和“人人争当贫困户”的不正常现象。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持久战。首战能不能告捷,不仅影响后面工作的进展,也考验着工作人员的政治智慧和工作方法。只有在综合施策、精准施策上下功夫,才能将真正的贫困户识别出来,做到精准帮扶,最终让贫困户早日脱贫同步迈入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