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领域公开 / 三农工作 / 正文

一张外调单 让精准扶贫更“精准”

“这是从几家单位调来的扶贫对象务工收入情况,其中有几个人给我们说的工资收入和真实情况有出入……”4月28日,杨陵街道办下川口村村委会精准扶贫工作组,一边查看外调来的工资信息单,一边商讨填报调查表。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入户调查核实表中,核查贫困户收入情况最重要,其中最难的就是工资性收入。向扶贫对象询问了解他们的收入情况,很难得到真实数据,他们通过这一阶段的调查、摸底,总结出了一套经验,一方面通过走访座谈向贫困户、左邻右舍及村上了解扶贫对象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对在外打工的脱贫对象,通过向务工单位外调工资信息了解实情,双管齐下,确保精准识别率。 

“入户调查核查阶段,一定要认真做好精准识别工作,其实做到精准识别也不难,就是要看下不下功夫、想不想办法,信息外调就是我们针对在外务工的扶贫对象,如何坐实工资性收入想出的办法。”杨陵街道精准扶贫工作队工作人员丁海峰告诉记者。记者翻阅了工作组外调回来的单子,其中一张证明单上盖有杨凌某火锅店公章,单子上对该扶贫对象的上班时间,月工资、年收入都进行了明确说明,像这样的外调信息单已经做了6户。 

当前,杨凌精准扶贫工作正处于入户调查核查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扶贫对象户信息进行再摸底、再甄别,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无盲区、全覆盖、有记录、可追溯。“为了真正把底子摸清,做到公平公正,让每个贫困户心服口服,调查摸底工作就要扎实认真,每一项数据来源都要有据可查,每一个疑问都要弄清,每一个环节都要经得起群众监督。最终填写的调查表还要经户主、村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工作组组长四方面确认签字。”正在杨陵街道办柴咀村精准扶贫对象柴致成家核实信息的杨陵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王康峰说道。 

“听说你去年生病住了几次医院,得的什么病,有没有诊断证明。”“你这户口簿上还有你女儿,她现在在哪里?给你们寄不寄钱?你有没有她的电话号码……”“你有几亩地,自己种没种?”记者来到杨陵街道办柴咀村精准扶贫对象柴致成家里时,工作人员陆小羽、白海滨和包村干部孙莹正在向柴致成了解情况,为了弄清这一户的基本情况,她们已经先后来了多次。“我们今天来主要是想问清楚他得的啥病?户口簿上除了他们老两口还有一个离婚回家的女儿,想问清楚她在哪儿,收入是多少?”包村干部孙莹告诉记者。 

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是精准扶贫的关键环节、基础工作,也是精准扶贫的前提。如何做到“精准”二字,这就要求我们身处扶贫一线的工作人员要结合每个扶贫对象户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和办法,就像杨陵街道精准扶贫工作队下川口工作组针对务工扶贫对象,推出的外调工资信息精准识别方法一样,只有这样,我们精准扶贫工作的第一步才能走好、走稳、走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