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脱贫工作,关键要精准发力,向基层聚焦聚力,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目前,示范区精准扶贫工作进入了精准识别阶段,只有突出精准性、用好绣花功,才能把最真实、最基础的情况了解清楚,才能为下一步精准施策开好头、起好步。
精准识贫是扶贫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既不能让非贫困户浑水摸鱼、揩了公共政策的油,也不能让任何一个贫困户漏掉,没有得到帮扶。示范区各级扶贫干部必须拿出“绣花”的功夫,戴着“放大镜”去把一个个贫困户精准地识别出来,要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然后为他们建档立卡,为下一步的精准帮扶做好准备。
精准识别必须严格履行识别程序,有序推进入户调查核实、民主评议、复核、审核、公示、确定帮扶名单等环节,确保精准识别全过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要对扶贫对象进行“动态调整”。对于新发生的贫困个体或返贫群众,及时摸清信息、查明原因、建立台账,将符合条件的群众按照程序纳入扶贫保障范围,做到动态管理、应进则进、应出则出。
精准识别必须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做好相关政策解读,及时释疑解惑,把调查核实的过程变成动员群众参与精准扶贫的过程,变成干部深入群众、了解民情、转变作风的过程。
精准识别工作千头万绪,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难啃的骨头。特别是涉及到敏感的工资性收入问题,部分群众存在不说实话、遮遮掩掩的现象,各级帮扶干部要用谋略,用智慧,像解剖麻雀一样逐一破解难题。
天下大事作于细,扶贫成效在精准。示范区各级各部门要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拿出绣花的功夫,把精准识别这一基础性工作做实做细,为下一步精准施策,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