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领域公开 / 三农工作 / 正文

重磅!杨凌春耕备耕新画卷“陕亮”中国政府网!

35日, 由国务院办公厅主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简称中国政府网)在显著位置刊发了新华社题为《农科城杨凌春耕备耕新范式》的文章,聚焦杨凌春耕备耕新画卷。

报道原文如下:

农科城杨凌春耕备耕新范式

新华社西安35日电(记者刘书云、张斌)被誉为中国农科城的陕西杨凌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记者近日走进杨凌的田间地头看到,农民微信下单点备耕,新农人借新技术从容应对疫情,专家线上把脉问诊为农民解疑释惑。别样春耕图展示出农科城春耕备耕新范式

政府把线牵 农资可外卖

眼下,春耕正酣。往年这个时候,代栓劳的化肥经销部早已是人头攒动,但受疫情影响,今年这里显得冷冷清清。

农户早早下了单,化肥已经点对点送到各家各户。代栓劳指着桌上一沓销售登记簿说,我们覆盖了辖区内50多个村子,光我这个经销部化肥出货量就达到400多吨。

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和乡村发展局局长马江涛告诉记者,防控新冠肺炎马虎不得,农时也耽误不得。为了帮助群众春耕备耕,杨凌依托辖区的供销农资配送中心和规模较大的农资销售门店,开展点对点配送,确保春耕生产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及时供给,为农户打通了绿色通道

五泉镇椒生村是猕猴桃种植大村,户均种植面积2亩多。往年村民都是到农资经销点去,各家买各家的,今年我们通过微信群和大喇叭,号召村民线上下单,我们统计数量和种类后再跟农资经销点对接,他们把化肥统一拉到村委会后,村民再来领取。村支书史西平说,这种方式既避免了过多接触,也解决了村民备耕难题。

记者在椒生村村民张军虎的订购单上看到,他共买了2袋尿素,2袋复合肥,8袋生物有机肥,一共花了876元。价格总体比往年还便宜些,关键是很省心,现在就期待着今年有个好收成。他说。

新技术扎堆种地不扎堆

走进桂创林的草莓大棚,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农业新技术展示馆:大棚的墙壁由波浪形的蓄热材料构成;发出米色光的钠灯和紫色光的脉冲式LED灯正在给草莓补光;水蜜桃味的草莓刷新你的味蕾……

今年47岁的桂创林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节能技术研究,做过老师,也开过公司。2014年,他带着自己所学,一心扎进农业领域,成为一名新农人。

要做就要与别人不一样。这是桂创林跨界时对自己的要求。他说:比如,我采用了双拱单膜蓄热阴阳温室,冬天积雪就会顺着大棚溜到地面,省去了人工除雪;采用土和生物基质混合种植,省去了人工打药。

新技术扎堆应用,使疫情对桂创林春季生产的影响微乎其微。我种植了8个大棚一共20亩,最忙的时候也只需4个人负责采摘和管理,种地不扎堆,草莓品质好,也不愁销路。他说。

在杨凌,像桂创林这样的新农人越来越多,农民职业化已成大趋势。新农人和新技术,正在绘制一幅未来春耕生产的新图景。

土地托管模式近年来也在杨凌不断兴起。杨凌秦牛托管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平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经托管杨凌地区土地800亩,通过采用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的方式,实现农户和公司的双赢。

我们有专业化的设备和人员,无论是耕种效率、病虫害防治都有保证。杨平说,这次疫情,我们负责托管土地的农民很轻松,他们用不着扎堆下地。

农民在田间 专家在线上

为确保春耕备耕顺利进行,杨凌还号召当地的农业专家开展线上咨询服务,为农民解难题。

这段时间,杨凌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十分忙碌。这个服务中心由农技综合服务中心、农机农化服务中心和农资配送中心三部分组成。农技中心主任李新民说,农技中心共有35名农技人员,其中有18名高级农技师,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疫情期间,我们每个人负责区域内大约150座大棚的农技指导,农户有疑问,我们采用电话问答、微信视频等方式帮他们解决。

地处杨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批专家教授也采取多种方式,为广大农户开出良方。园艺学教授李建明一场直播有好几千人在线观看;农学院研究员张睿的电话成了热线,最忙时一天接打100多个;葡萄酒学院张宗勤教授的在线直播好评不断。

西北农林科大副校长钱永华说,学校与深圳市丰农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战疫情,科技助农在行动专题线上农技推广服务平台,学校40多位专家教授以不见面、不接触的方式,组团在线上为广大农户免费答疑解惑,及时解决农户们在生产中的难点、堵点,有效解决了特殊时期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