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领域公开 / 三农工作 / 正文

我为群众办实事 | 开展社会化托管服务—为农作物请来“田保姆”

未来土地谁来种?怎么种?在农村劳动力缺失、农田缺乏管理的当下,这已然成为多数乡村走向振兴的“拦路虎”。如何才能破解这一难题?解开乡村振兴“密码”,陕西省杨陵区农业农村局本着为民办实事的理念,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小农户缺劳力、缺农机具、缺生产资金、生产率低下……过去这样的现状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今在杨陵区,通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开拓出一条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径,促进了杨陵区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

今年以来,杨陵区农业农村局结合全区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出发点,通过实施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项目,探寻不同农作物的农业生产关键环节的社会化服务,遴选项目主体,从粮食作物耕种收;葡萄、猕猴桃等经济林果的植保喷防作业;到设施农业的农作物废弃秸秆回收综合利用,实现托管面积2.41万亩次。

统防统治,做经济林果的“安全卫士”

6月3日,在杨陵区五泉镇斜上村一农户的果园里,一台农药喷洒机穿梭在猕猴挑架下,喷出的农药弥漫开来,形成一道白色雾嶂,为果园的丰产增收保驾护航,站在路边观看的果农张小侠,忍不住赞道“现在的政策太好了,果园管理有政府补贴,由专业人员来干,都不用自己忙活了,真的是为咱群众办了大实事。”


技术人员正在为猕猴桃进行植保喷药作业

对张小侠来说,这样的管理模式无疑是雪中送炭。前些年,张小侠一个人在家时,每年为4亩猕猴桃园的管理发愁,就拿喷药来说,每次自己背着喷雾器喷药,喷不均匀不说,有一次还引起农药中毒,如今她一想到这样的场景,就感到很辛酸。“如今一亩地只要出10元钱的农药钱,剩下的有政府补贴,真的是政府为我们果农办了实实在在的实事。”张小侠高兴地说。

“将农业的生产的关键环节托管给我们,既能减少农户的劳动量,也能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杨凌旺丰园合作社理事长张红利告诉记者,在杨陵区农业农村局的安排和指导下,旺丰园合作社承担着当地1300户2500亩果园的统防统治工作,这种农业生产关键环节的托管模式很受群众欢迎。


植保无人机正在为新集葡萄进行喷施作业

在杨陵区新集村,高科技推动社会化服务的优势更加凸显,植保无人机的运用得到更多的农户认可。新集村先锋股份合作社理事长陈增科表示,高科技在社会化服务中有着更多的优势,不仅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还能达到统防统治的效果,防止交叉感染,最关键是品质得到极大提升。

据悉,以科技含量高、技术难度大、农户需求多的粮食作物、经济林果为重点,经济林果植保喷防作业正是根据生产需要,对猕猴桃和葡萄褐斑病、干枯病、花腐病、灰霉病、溃疡病等病虫害统防统治,有效组织农户接受托管服务,实现种植粮食及果蔬品质更高、成本更低、效益更好。

秸秆回收,让作物秸秆“变废为宝”

对杨陵区桶张村南营组西红柿种植农户王玉龙来说,每年三个大棚的西红柿采摘结束后,满棚的西红柿蔓如何处理,让他感到非常困惑。“大量的西红柿秸秆如果任凭在棚中腐烂,就会滋生大量的病菌,严重危害下一茬生产。如果要清理又不知道堆放到哪,很容易污染环境。”王玉龙说。

其实,这并不只是王玉龙的烦恼,而是大多数种植农户面临的共同难题……

粉碎、配料、发酵、搅拌……在距离王玉龙种植大棚不远处,杨凌佳力园合作社负责人张奇正在忙碌着将收回的废弃秸秆准备粉碎,制肥。张奇告诉记者,自己承担了当地2000多亩的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任务。


张奇正在将废弃的秸秆装车

“过去农户的树枝、秸秆等胡堆乱放,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通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的实施,将这些农业废弃物集中起来综合利用,可以制成生物有机肥,再返还农田。”张奇告诉记者,在杨陵区农业农村局的组织和推动下,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技术指导下,将废弃物粉碎后,融合鸡粪、沼液等,搅拌后再加入菌种,通过一定的方法,可以制成生物有机肥,最后再低价提供给农户,就可以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

在杨陵区,和佳力园合作社一样,承担着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合作社还有多家。


张奇正展示发酵好的生物有机肥原料

据悉,按照绿色发展理念,2018年以来,杨陵区农业农村局致力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利用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平台,推广应用农作物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技术,推进产地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质量提升,为现代农业健康良性循环提供了借鉴。

种粮托管,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每逢麦收时节,杨陵区法禧村71岁的农户杜竹莲总在麦田边等候,一旦有收割机收麦子,她都会上前咨询一下每亩地的价格,听到价格较往年还高时,她也只能忍着高价请收割机将一亩半的麦子收掉。

而今年麦收时节,杜竹莲不再发愁,因为她了解到今年收割麦子,政府给每亩地补贴了25元,几乎缩减了一半的收麦价格,让杜竹莲打心底高兴。


小麦统一机收,开展社会化服务

同样,对法禧村的农户赵凤娥来说,往年收割麦子至少60元钱,今年在政府的补贴下,收割一亩麦子自己只需要掏35元,极大的减轻了农户的负担,这让赵凤娥也欣喜不已。

今年以来,杨陵区农业农村局贯彻中央部署,着力加强粮食生产,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力,紧抓耕种收的生产关键环节,将小麦、玉米粮食作物纳入农业生产托管范围,坚持规模化、优质化、机械化的路径,稳定和提高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推动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


机械收获, 颗粒归仓

作为承担该项目的杨凌沃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党旗告诉记者,自己承担了附近几个村子以及相关企业1500余亩的小麦机收社会化服务任务。今年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耕种收是今年首次纳入社会化托管服务项目中,涉及到小麦、玉米生产的收获、耕地、播种等关键生产环节,每个生产环节政府补贴25-35元,农户的参与热情非常高,获得了粮食种植户的赞誉。


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讲解政府补贴政策

据了解,如今杨陵区生产社会化服务对象覆盖了全区农业作物区,生产关键环节托管的农户每亩费用较自己耕种减少20%以上,猕猴桃、葡萄等水果提高单产100公斤以上、亩均降低人力成本100元以上。

目前,杨陵区累计发展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20余个,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到7万余亩,带动4万余亩分散经营的土地集中连片作业,服务全区小农户2万余户,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规模效应凸显,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