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木偶戏主要发源地在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和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两地区交界处,即现在的杨陵区揉谷镇石家村方圆百十里的广大地区。石家木偶戏属于民间小戏剧种,是秦腔的一种古老的表演形式,主要以石家村以及周边村寨、邻近县区为传播演出范畴。石家木偶戏的前身是石家村戏曲自乐班,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有传承的历史是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开始,村民石坤先生为班长,有十几个人组成,在村中排练,逢年过节、过庙会、婚丧嫁娶就外出演出。传到胡善先生时,他在自乐班基础上组建了本村的皮影团,主要唱曲子小戏。上世纪八十年代,石家村民间艺人石顺路先生为发扬光大石家村民间文化传统,组建了木偶戏剧团,并从兴平市请来老艺人传授木偶戏表演艺术。
石家木偶戏是兴平秦腔戏的分支,表演时找一块平地,文武两场左右一分,木偶插架在一边围放,成一“凹”字形舞台,面向观众。挑线木偶部分由当地秦腔爱好者在原来皮影戏基础上,用木头刻制而成,中间木棍装上涂有油彩的人物头像,两只胳膊穿上戏服(衬、靠、蟒),有两根木杆垂下来,表演时挑线人一手持木杆,另外一只手根据表演需要,提袍挥袖,挑线人依据剧情,走着舞台步,或进或退,配合后台演唱者,天衣无缝,丝丝入扣,艺人之间在常年的配合磨合中,相互之间十分熟悉,配上戏曲表演的文武两场,呈献给观众的就是精彩绝伦的木偶戏表演。其中有影响和代表性的艺人有:挑线艺人邓增彦、赵党党、邓治宏,主力唱将有石顺路(人送绰号铁嗓子)、邓志远、赵社喜、胡新芳(女)、李雪会(女)、潘爱玲(女)、王玲侠(女)等等。2016年6月20日,《石家村木偶戏》列入杨陵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