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杨陵 / 魅力杨陵 / 民俗文化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正文

后稷传说

来源:杨陵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1-02-10 10:27

杨陵是古有邰之地,相传约四千多年前,炎帝后裔有邰氏的女儿名叫姜嫄,经常外出散步。有一日,姜嫄趋郊信步而游,碰见一个巨人足印,其大小远胜常人,正惊疑问,顿觉一股暖流在气海泉涌,冲击遍身穴位,竟有说不出的畅快和舒坦,并莫名地产生一种踩踏这个大足迹的强烈欲望。遂将她的脚踩在巨人足印的大拇指上,俄顷,就感到腹中微动,好似胎儿动作一般,后来就怀孕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结果生出一个丑陋的孩子。姜嫄认为这是个“不祥之物”,就把他抛弃了。先把他丢在小巷里,牛羊避开走过而不践踏;又把他移徙放置在山林里,正巧碰上树林里有很多人,不好抛弃;再把他弃置于水渠中所积的冰上,飞行的鸟群展翅来为他覆盖和铺垫。先后三次将小孩扔在小巷、山林、冰河,奇怪的是每次都有牛羊、人群、飞鸟相救。姜螈认为他是个神孩,就又抱回养育。因当初想抛弃,就给他取名“弃”。弃是个有志气的孩子,从小就喜欢农艺,在母亲姜嫄的教诲下很快掌握了农业知识。他看到人们仅仅靠打猎维持生活,食物太单调,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心里非常难过,就决心想个办法来保证人类能生存下去。他想着想着上了山坡,看到满山遍野的树木和花草,突然灵机一动,人们为什么总要渔猎吃肉呢?这些树木的果实、茎叶能不能吃呢?于是,他便决定亲口尝一尝各种野生植物的滋味,以确定哪些能吃、好吃,哪些不能吃或不好吃?遍尝百草,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为人类找到了大量的食物。当地流传着一首歌谣:“神农后稷尝百草,不怕蛇咬狼挡道,死而复生不动摇,只为民众能吃饱……”
可是,后稷并不满足于这些发现,他看到人们为了找到可口好吃的植物,往往要走很远的路,累得满头大汗。能不能在家门口自己种植呢?他反复思考、观察,惊奇地发现,飞鸟嘴里衔的种子掉在地里,人们吃完的瓜子、果核扔在地上,到第二年又发出新芽,长出新的瓜果树。后来他又发现植物的生长与天气、土壤有关系,就决定利用天气的变化和不同类型的土地,指导人们选育良种,有计划的进行农耕。相传后稷的精神感动了天帝,天帝派神仙下凡送来百谷种子,让他为民造福,人类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后稷讲学了,教咱种庄稼了。周民一传十,十传百,教稼台前,农夫们或坐或立,黑压压一大片,静听着后稷讲解农业知识。他挥着手,又是比画,又是示范,每到兴奋处,还下台手把手给人们教农耕新法。后稷教民农耕,人类进入农耕时代。尧帝听说了,推举弃做农师。舜帝为了表彰他的功德,把广阔的有邰地赐予他,称号为后稷,和原来的部落有别,另姓姬。后稷带领周人从此进入父系社会,成为周族始祖,也是中国农耕始祖。2009年3月后稷的传说列入杨陵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邰地即为今杨陵区揉谷镇、李台街办一带,留有遗址为古邰国遗址,原名疙瘩庙遗址。1957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将该遗址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至1989年普查后更名为古邰国遗址。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古邰国遗址列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