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神后稷祭祀主要分布在古周原之地即现在陕西省杨陵区揉谷镇的姜嫄村和法禧村一带及杨陵后稷教稼园。姜嫄村的后稷祭祀于每年正月二十三在姜嫄古祠进行。法禧村的后稷祭祀于每年正月十三在后稷庙举行,届时姜嫄村、法禧村东西两堡的群众、周围八舍十六村的助兴演出队伍、方圆数十里的男女老少齐聚姜嫄古祠和后稷庙。后稷是农业始祖、周族先人,好耕农。农神后稷祭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后世流传下来的大量文献记载来看,后稷先后被尊为稷神、社神、农神等予以祭祀。姜嫄村保留有后稷殿,法禧村保留有后稷庙,两个村子有关农神后稷的祭祀活动一直未曾中断,姜嫄村 在每年正月二十三,法禧村则是每年正月十三,两村分别举行祭祀大典,祭祀农神后稷,周围八舍十六村的村民耍狮子,闹社火,唱大戏等等。杨陵后稷教稼园有高大的后稷雕像、祭坛、农时二十四节气相关知识、农具展示等。姜嫄村后稷祭祀主要在正月二十三日举行,与姜嫄圣母祭典仪式同时进行。祭祀过程包含献花、献食、献乐、献文、献香、答礼、进香、表演、吃孝子面等几个环节。杨陵后稷教稼园祭祀过程:行祈福礼、敬献五谷、宾盥、上香、祭酒、赞礼宣、齐诵福文,诵读祭文,行三拜礼等。历代的祭祀活动由姜嫄村、法禧村有威望的长老担任,姜嫄村、法禧村及周围村民踊跃参与。
新中国成立后,姜嫄村、法禧村党支部、村委会组织祭祀活动,杨陵区内有关农科教单位、政府有关部门参与组织祭祀活动。祭祀活动传承人马撑来、马周虎、马景华、韩生福、马根羊、左文革、樊志民等。近年来,村上、有关农科教单位重视传承民俗文化活动,相继投入一定的资金、人力,置办了些祭祀用品,开展各种知识传授和评选活动,扩大祭祀活动的规模,传承民俗文化。2016年12月,《农神后稷祭祀》列入杨陵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8 年4月15日,《农神后稷祭祀》列入陕西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丁酉年(2017)农神后稷祭祀祭文惟黄帝历纪年四千七百一十五年,岁次丁酉,庚戌之月,甲午之日,杨凌各界于教稼园行后稷祭拜典礼,喜庆丰收,恭祭农神,其辞曰:有邰姜嫄,践履圣迹,感而有孕,生兹后稷。相地之宜,五谷树艺,教民稼穑,执农不弃。文明发祥,子孙繁衍,周祚绵长,礼乐典范。古之邰国,今日杨凌,尚农重教,一脉相承。东接长安,西邻扶风,川塬相济,多样类型。生态自然,宜牧宜农,渭纳漆沮,山对秦岭。农耕文明,薪火传承,科教重镇,特立独行,农业示范,创建有成。布局合理,国家使命,旱农引领,省部共建,润物无声。办学模式,探索路径,科技推广,产业带动。播撒绿色,生态文明;一带一路,合作共赢。抢抓机遇,乘势前行。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二零一七,亮点纷呈,总理考察,民心振奋。建区廿年,隆重大庆,二次创业,砥砺前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脱贫攻坚,精准有成。自贸新区,落户杨凌,创新城市,特色鲜明。农林科大,学科迎评,一流建设,榜上有名。喜事连连,通秉先农,敬祈农神,佑我万民。阴阳燮理,风调雨顺,生态和谐,环境廓清。家业安康,农丰牧兴,社会祥宁,国运昌盛。秦岭巍峨,渭水流长。虔拜农神,恭荐心香。大礼告成,伏惟尚飨。"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