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杨陵 / 魅力杨陵 / 人文景观 / 文化古迹 / 正文

古邰国遗址

来源:杨陵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1-02-10 15:09
    古邰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传说曾是我国农业始祖后稷—弃“教民稼穑”之地,位于杨陵区李台乡疙瘩庙村以南,渭河岸二级台地上,东至杜家坡遗址700米,西距法禧村500米,呈东西分布,地势平坦,由北向南为缓坡状古邰国遗址(原名疙瘩庙遗址)1957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至1989年普查后,更名为“古邰国遗址”,由杨陵区设置保护机构,划定范围,竖立保护志碑,落实文物员保护。 1986年,杨陵区对陇海铁路以南古邰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及其周边地区进行文物普查,发现大面积多层次的古代遗迹。遗迹灰层高约3米,在未扰乱的灰层中发现有红、黑细泥陶器,夹砂灰陶器,附加堆纹和绳纹灰陶器。上层有秦汉云纹瓦当和瓦片。除灰层外,还发现许多灰坑窑址以及长达12米的居住遗址和高约4米、宽约2米的窑穴遗址等。遗址还出土有大小不同的磨制石斧、陶碗、陶釜、陶罐、陶纺轮骨锄、小铜镜、铜戈等器物。在战国时至西汉的5件陶缶、陶瓮上,发现有“邰市”“邰亭”两组印文。从以上灰土层和遗物证明,这是一处从原始氏族到秦汉时代,历时4000多年的居住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