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杨陵 / 魅力杨陵 / 人文景观 / 文化古迹 / 正文

马援祠遗址

来源:杨陵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1-02-07 15:15
    马援祠属于清代寺庙遗址,位于杨陵区五泉镇毕公村。1988年省、市文物普查 时发现。该遗址东西宽约80米,南北长约100米,呈南北状分布,原祠建筑数处,规 模宏大,由于年代深久,现仅留部分遗迹。2000年10月24日被杨陵区人民政府公 布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援,字文渊,西秦扶风(今杨陵区五泉镇毕公村)人,他学识渊博,骁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东汉光武帝时,被封为汉伏波大将军,新息侯,谥忠诚,册封忠显王。马援祠建在伏波古庄前涝池北岸,马援诞生之地。原有飞檐斗拱正殿三间,正殿前东西两侧—各有偏房三间,大门门楼金碧辉煌,结构精巧。一楼为带耳房的明间通道。二楼又叫“正音楼”,是祭祀奏乐之处。此祠毁于“文革”,今又在原室上重建陋室三间,原有的宫灯及部分石碑幸免。这些碑石分别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立的“汉伏波将军马援故里碑记”;乾隆二十八年(1763)立的“重修始祖汉伏波将军家庙碑记”,民国期间所立的“马士望兴学功德碑记”。这三通碑文中均为马氏后裔记述其先祖马援、马融、马超等人的功德和家乡故里的内容,虽说时代晚,但仍有珍贵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