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西周时的聚落遗址,位于杨陵区揉谷乡尚德村南,渭河北岸的二级台地上,处地为一片平原耕地遗址呈长方形分布,东西约400米,南北约200米,分布面积约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8米,暴露有大量的袋状锥状灰坑,采集标本有新石器仰韶文化的泥质及夹砂红陶器物残片,器形有钵、尖底瓶、瓮等器物残片,周代夹砂褐陶,器形有器足 等。另外还发现有战国秦泥质灰陶饰弦纹罐及外饰绳纹内饰麻点打磨光的残瓦片还暴露有密集的战国至汉代的墓葬 尚德遗址内涵丰富,地层叠压清楚有序,跨时代区域性较长,为研究渭河流域早期文化提供了资料。1956年全国文物调查时发现。1957年8月31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扶风县设置保护机构对其进行保护。1958年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对其进行了登记。1992年重新公布并核准了其保护范围。其重点保护范围为:遗址所在地东西150米,南距渭河750米,北距陇海铁路1250米,东北距殿背湾500米,西北距尚德村250米。2008年第三次文物普查时予以确认。后因行政区划变更,划归杨陵区管理。由杨陵区设置保护机构,落实专职文保员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