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历史专题 / 创建园林城市 / 正文

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指标解读

来源:杨凌时讯 发布时间:2017-10-11 15:50

1、城市绿线  

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按照《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城市绿线的审批、调整,按照《城乡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的规定进行。批准的城市绿线要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2、城市数字化管理  

指城市园林绿化、道路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包含地面及地下设施)实施数字化管理的状况及效果,包括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运行管理及效果评估等。  

城市园林绿化专项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指建立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信息库及监管平台等,利用遥感或其他动态信息对城市各类绿地进行实时监管。  

3、园林绿化管理机构  

指由城市(县、镇)人民政府设置的指导、管理本行政区域规划区范围内城市园林和城市绿化的行政主管部门。  

4、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满意率  

本考核指标是针对市民群众对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建设与管养的满意程度进行抽查评估。抽查方式为随机抽查,抽查比例不低于城市人口的千分之一。  

计算方法: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满意度(%)=城市园林绿化满意度总分(M)大于等于8分的公众人数(人)/城市园林绿化满意度调查被抽查公众的总人数(人)×100%。  

注:满意度总分为10分。  

5、城市绿地  

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1)城市建成区是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配套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城市建成区界线的划定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不能突破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的范围,且形态相对完整。  

(2)绿化覆盖面积是指城市中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包括屋顶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以及零星树木的垂直投影面积,乔木树冠下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以及灌木树冠下的草本植物垂直投影面积均不能重复计算。  

计算方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km2)/建成区面积(km2)×100%。  

7、建成区绿地率  

计算方法: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各类城市绿地面积(km2)/建成区面积(km2)×100%。  

考核说明:允许将建成区内、建设用地外的部分“其他绿地”面积纳入建成区绿地率统计,但纳入统计的“其他绿地”面积不应超过建设用地内各类城市绿地总面积的20%;且纳入统计的“其他绿地”应与城市建设用地相毗邻。  

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公园绿地指向公众开放,具有游憩、生态、景观、文教和应急避险等功能,有一定游憩和服务设施的绿地。公园绿地的统计方式应以现行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为主要依据,不得超出该标准中各类公园绿地的范畴。  

计算方法: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人)=公园绿地面积(m2)/建成区内的城区人口数量(人)。  

考核说明:  

(1)关于水面的统计,公园绿地中纳入到城市建设用地内的水面计入公园绿地统计,未纳入城市建设用地的水面一律不计入公园绿地统计。  

(2)人口数量按照建成区内的城区人口计算。按照《全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要求,从2006年起,城区人口包括公安部门的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  

9、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  

计算方法: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的居住用地面积(hm2)/居住用地总面积(hm2)×100%。  

考核说明:  

(1)公园绿地按现行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统计,其中社区公园包括居住区公园和小区游园。  

(2)对设市城市,5000㎡(含)以上的公园绿地按照500m服务半径考核,2000(含)-5000㎡的公园绿地按照300m服务半径考核;历史文化街区采用1000㎡(含)以上的公园绿地按照300m服务半径考核;  

对县城,1000-2000㎡(含)的公园绿地按照300m服务半径考核;2000㎡以上公园绿地按500m服务半径考核。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应以公园各边界起算。  

10、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  

计算方法: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综合公园总数(个)/建成区内的人口总数(万人)。  

(1)纳入统计的综合公园应符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2)人口数量统计符合《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要求;  

(3)按照现行的《公园设计规范》:综合公园应设置游览、休闲、健身、儿童游戏、运动、科普等配套设施。全园面积不应小于5hm2。  

11、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中乔、灌木所占比率  

计算方法: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中乔灌木所占比率(%)=建成区乔灌木的垂直投影面积(hm2)/建成区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hm2)×100%。  

12、城市各城区绿地率  

计算方法:城市各城区绿地率(%)=城市各城区建成区内各类城市绿地面积(km2)/城市各城区的建成区面积(km2)×100%。  

考核说明:  

(1)未设区城市应按建成区绿地率进行评价;  

(2)历史文化街区可不计入各城区面积和各城区绿地面积统计范围。  

13、城市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  

计算方法:城市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人)=城市各城区建成区内公园绿地面积(m2)/城市各城区的常住人口数量(人)。  

考核说明:  

(1)未设区城市应按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评价;  

(2)历史文化街区面积超过所在城区面积50%以上的城区可不纳入城市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评价。  

14、园林式居住区(单位)达标率(%)或年提升率(%)  

计算方法:园林式居住区(单位)达标率(%)=建成区内园林式居住区(单位)的数量(个)/建成区范围内居住区(单位)总数量(个)×100%。  

园林式居住区(单位)年提升率(%)=建成区内每年新增园林式居住区(单位)的数量(个)/建成区范围内总居住区(单位)总数量(个)×100%。  

考核说明:园林式单位(居住区)的标准详见《陕西省园林式单位和居住区标准》;园林式单位(居住区)考核管理办法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