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农业农村部传来喜讯杨陵区入选第三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经验交流单位,成为全国学习的典型!
具体详情如下:
近年来,杨陵区认真贯彻中、省、示范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各项部署,以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为目标,聚焦五个重点、实现四个转变,先行先试、锐意创新,率先在全省整体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试点、整省试点及整省试点“回头看”各项任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呈现出新进展、新变化、新成效。
集体资产管理从“松散化”
实现了向 “规范化”转变
通过清产核资,摸清集体底子,制定《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暂行规定》,建立健全村(组)股份经济合作社“三资”管理等制度,开展“政经分离”试点,建立杨陵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管理系统,推行信息化管理。全区共核查登记造册资源性资产10.71万亩、经营性资产1.50亿元、非经营性资产现值3.02亿元。
集体成员身份从“模糊化”
实现了向“明晰化”转变
扎实推进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工作,全区认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26029个。坚持集体资产权属归类,指导村、组(社区)组建经济股份合作社81个,2019年元月陕西省第一批集中发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仪式在杨凌举行。各村制定折股量化办法,合理设置股权种类,对经营性资产全部量化到人,全区30808户的《成员资格证书》和《股权证书》已全部发放,充分保障农民股份权利。
集体经济组织从“虚置化”
实现了向 “实体化”转变
全区81个经济股份合作社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在区内商业银行完成开户、税务登记等工作,市场主体地位得到确立。积极稳妥推进“政经分离”,开展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权由村委会代管向经济股份合作社移交试点,有效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法权利。在细化流转交易流程、明确流转交易程序的同时,进一步规范农村产权交易和流转,完成杨凌区域性产权交易中心建设。
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转变发展思路,将土地流转变为承包经营权入股开发和集体经营,发展“隔壁老杨”猕猴桃种植,收益的60%归入股农户、20%成员分红、20%集体预留,增加农民和集体收益。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集体预留地或在农户承包地入股土地上发展“田薯叔”、“炊兮”等集种植、观光、餐饮、研学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抱团发展,将邻近村(组)土地、资金整合起来,组建股份制公司,集中连片发展金银花和经济苗木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