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陕西省市场监管局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电视电话推进会议。传达学习中央扫黑除恶第12督导组来陕督导“回头看”汇报会和反馈会精神,通报讲评前期工作,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重点任务。会上,西安、宝鸡、杨凌示范区市场监管局分别就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行了交流发言。
据悉,今年4月24日,杨凌示范区市场监管局挂牌成立,第一时间成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组建专班,设置4个专项工作组,先后制定了示范区市场监管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线索摸排、专项宣传、无黑无恶创建等工作方案,配套建立了线索举报奖励、督查考核、线索信息移送等保障性制度机制。
整治期间,共排查治理市场主体1.7万余户,立案查处市场乱象30起,挖掘上报涉恶、涉乱线索67条,目前已全部清零。
随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不断深入,杨凌率先在全省开展无黑无恶创建活动。杨凌示范区市场监管局坚持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及日常监管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瞄准乱象、标准先行、精准治乱、行业联创、社会共治”的思路,通过实施“三准”助力、五项机制等举措,扫黑除恶纵深推进工作成效明显。
瞄准乱象,在靶向治理上求突破。对辖区市场主体进行全面摸排的基础上,利用12315投诉平台,坊上听、网上查、有奖举报等多措并举,广泛归集市场乱象乱点线索;在分析研判的基础上,确定了食品小作坊、电梯、保健品、集贸市场、药品器械、价格、计量等10个领域,制定了“1+10”综合治理方案,明确了治理任务、治理标准、治理举措和完成时限,挂图作战、定期督导,各项任务扎实有序推进。
标准先行,在规范体系上求突破。按照“行业治乱、标准先行”的工作思路,对确定的10个领域分别细化了治理规范标准,为规范市场乱象提供了量化依据。食品加工小作坊园区管理“三化六统一”标准化工作指南等7个领域的标准先后建立,重点领域治理标准已成体系。
精准发力,在质量把控上求突破。集中“火力”,在全面整治的同时,按照“先行先试、示范带动”的原则,以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下大力气规范打造餐饮示范一条街和蔬菜批发市场等治理样板,形成示范,以点带面,推进行业整体规范。
针对食品小作坊:配套完善了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鼓励和引导分散的小作坊进驻园区。探索建立了 “三化六统一”标准化管理体系,有效解决了小作坊散、乱、脏、差的难题,为传统小作坊的品质提升和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针对餐饮业:结合杨凌饮食文化,着重打造杨凌蘸水面示范一条街,实行证照公示、制度规范、卫生着装的“四率四统一”标准化管理,明厨亮灶和明码标价率均达100%,消费者通过扫描监管二维码,即可进入消费信息公示和举报系统,让杨凌蘸水面这张美食名片更加响亮。
针对保健品:建立了村(社区)市场治乱监督信息员队伍,依托12315智慧监管平台,对重点区域进行远程在线监控,形成 “早发现、早取证、早处理”的社会共治格局。
为进一步固化标准体系,形成长效常治机制,杨凌示范区市场监管局按照“建标规范、试点先行、提炼完善、全面推广”的治理路径,探索形成了市场监管领域无黑无恶创建五个长效机制。
一是群众共建共治机制。充分发挥行业联创优势,推进行业自律、自治。
二是“打早打小”机制。依托12315工作体系,建设“互联网+远程智慧监管”平台,与区内酒店、餐饮、超市、农贸市场、电梯和食品加工小作坊园区进行联网互通,实行24小时远程在线监管,实现“小事不出店、大事不出区、矛盾不上交”。
三是督查考核机制。定期组织开展扫黑除恶专项督查,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无黑无恶创建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实行周报告、月督导、季考核,挂图作战,动态上墙,时时提醒,统筹推进。
四是联动执法机制。针对保健品会销、校园食品安全、集贸市场等综合治理难题,积极协同公安、城管、教育、卫健等部门建立了联合执法机制,合力攻坚。
五是社会评价监督机制。引入第三方监督评价,聘请食品、特种设备、价格等行业专家进行把脉会诊、重点督查,发现问题、补齐短板,弥补市场监管漏洞。
下一步,杨凌示范区市场监管局将不断推进智慧化监管手段与措施的运用,持续推进市场监管领域行业治理,为陕西省市场监管领域扫黑除恶与示范区无黑无恶创建当好“试验田”,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