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优化营商环境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5月4日,杨凌示范区召开了《营商环境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大会》,提出“以十大行动方案为抓手,大力实施‘3631’方略,建设全省一流的法治化、便利化和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奋斗目标。如今,两个多月过去了,“3631”方略落实的到底怎样,杨凌的营商环境都有哪些改变?“五星级服务员”“店小二”的承诺都兑现了吗?示范区各级各部门都晒出了哪些令人满意的成绩单?下一步还有哪些打算?今天起,杨凌视线将陆续推出《店小二向您报告》专栏,为您展示两个多月来示范区营商环境建设方方面面的成效。今天推出第一期《杨陵区:多措并举出实招 六项成绩引注目》。
杨陵区打造营商环境成绩单:
1.征地拆迁力度加大。成立了由五名处级领导任组长的驻镇办工作组主抓征地拆迁工作,目前已完成征地1300多亩、拆迁688户、迁坟1500多座;
2.城市管理水平有了明显变化。后稷路绿化改造提升已经基本收尾,户外广告清理340多处,雨污分流等城市道路建设正在加紧设计,“厕所革命”近期全面动工;
3.田园农庄绿化水系改造方案已经确定正在设计和准备施工,样板装修方案确定,整体运营方案正在成熟和完善;
4.“一村一园”示范点基本确定,“一村”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动工,“一园”规划方案正在修改完善之中;
5.1000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正在流转清理土地和规划设计之中;
6.“四覆盖、一提升”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全面动工。
就在前不久,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对在重点项目建设征地拆迁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杨陵区政府进行了表彰,据视线记者了解,这可是今年示范区发出的第一份“嘉奖令”。在这表彰的背后有哪些故事?这还要从他们接到为杨凌示范区综合物流园用地迁坟的工作任务说起。
3月中旬,杨陵区委区政府接到了为杨凌示范区综合物流园用地迁坟的工作任务,因为任务重、时间紧,接到任务的当天,杨陵区委区政府随即成立了专项工作组,随后多次深入杨陵街道办和下川口村调研、摸底并制定了行动方案。通过周密部署,5月1日到5月15日,仅用了15天时间,就出色的完成了杨凌综合物流园项目建设涉及的牛场、灰场拆迁和1400多座坟墓迁移工作,为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扫清了障碍,为示范区建设全省一流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做出了表率。
这份殊荣的背后,凝结着杨陵区相关部门上下同欲、协调作战的营商意识,更彰显着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的决心。这份决心,缘起一份工作办法。
“喂,您好,这里是杨陵区发改局,请问您是?”
“哦,我的企业有个项目要备案,想咨询一下,需要给你们报啥资料?”
“只需登录陕西省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在平台上传相关资料,我单位审核通过后,自行打印备案登记表就行了。”
“我们不用来你单位吗?”
“不用过来了,在线审批办理。”
“你们这样做太好了!”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3631”方略,杨陵区发改局从小处着手,从实处发力,狠抓投资领域项目审批管理。通过实施项目在线审批管理和“不见面、即提即办”、“无纸化、自行打印”,不但为项目单位提供了便利,还切实降低了企业负担。今年以来,通过陕西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共办理项目审批事项174件,其中“最多跑一次”政府投资项目审批120件,“不见面办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54件。
据了解,除了杨陵区发改局之外,国税局、住建局、电力局等单位也结合各自职能,提出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措施。尤其是针对现有行政审批事项,都按照进一步减少流程,缩短办理时间、力推网上受理、上门服务等便民措施,来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为全面提升全区营商环境打好基础。
杨陵区各部门协同发力、努力作为的背后,是一份杨陵区围绕“3631”方略出台的《杨陵区营商环境问题线索快查快办工作办法》,这份工作办法对营商环境开展了“权责清单”的专项检查,从机制建设、编制公开、动态管理、监督运行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仅上半年就开展明察暗访等各类检查80余次、专项整治20多次,下发整改通知书18份;受理各类信访举报96件,处置问题线索158件,立案审查调查28件,给于党政纪处分28人。综合运用谈话提醒、批评教育等措施问责处理党员干部300多人。
下一步,杨陵区委区政府将从加快项目建设、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整合壮大第三产业、全面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工作、改进作风,狠抓落实等方面下大力气,着力将杨凌打造为审批最少、流程最短、成本最低、诚信最佳、服务最好,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