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历史专题 / 乡村振兴 / 正文

杨凌:民生工程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来源:杨陵区人民政府网 发布时间:2017-06-21 11:33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们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期待。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不断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不断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使全区人民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2016年6月25日,2016年高考成绩揭晓,杨凌高考成绩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全区二本以上上线率首次跃居全省第一,勇夺全省文史类二本以上上线率、理工类二本以上上线率及总评上线率三项第一,是全省11个市区中唯一一个实现二本以上上线率过半的地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一个个历史性的突破,与示范区举区发力,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分不开。 

教育是民生之基。近年来,示范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成功创建省级“双高双普”合格区和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高效课堂、智慧教育、“大学区制”、特色校园建设等教育改革取得实效。2016年秋季学期起,在全区全面推行13年免费教育,4000多名普高学生受惠于这一教育新政。与此同时,杨凌的基础教育质量也是一年一个台阶,全区高考二本上线率呈现连年增长态势,2016年高考成绩更是实现新跨越,全区二本以上上线率首次跃居全省第一。 

“现在有病敢看医生了。”在62岁的杨凌农民汤德宽看来,如今有了新农合和大病救助政策,老百姓“大病小病都敢看医生”不再是梦想。 

汤德宽因患心脏病,需要做心脏搭桥手术,十多万元的手术费,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足的家庭谈“病”色变。然而,令汤德宽欣慰的是,最后结算时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共报销了8万多元,他自己只掏了2万多元。 

从昔日的大病只能忍,到如今的农民“大病小病都敢看医生”不再是梦想,这背后凝聚着党工委管委会浓浓的为民情怀,是党工委管委会精心为农城百姓编织的一张健康幸福网。 

近年来,杨凌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出台了一个又一个惠及百姓的政策、法规,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全面建立,五所镇办卫生院全部建成并在新址陆续实现规范化运行,全区116个村卫生室全部通过省卫生厅标准化验收,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办、大病不出区”。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城乡居民医保补贴力度,将区内二级医院住院保险报销比例提高到75%,门诊慢性病最高病种费用报销额度由1.5万元提高到3万元,使城乡居民得到了实惠。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全面施行,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实现全覆盖,基本药物配备率达到100%,使用率达到100%,药品价格下降30%左右。 

“在幸福院,一天只花五块钱就能吃饱吃好,党的政策就是好。你看,我们这些老人在这儿天天有说有笑的,热闹很。”揉谷镇新集村李新太老人高兴地说。 

老人喜悦的背后,体现了党工委管委会万事民为先的为民情怀。近年来,杨凌在做大财政蛋糕的同时,积极破解农村养老难题。为确保农村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和散居五保老人等困难群体“老有所养,衣食无忧”,按照“村级主办、政府支持、群众参与、互助服务”的方式,示范区积极实施农村幸福院建设。幸福院为老人提供集中居住、集中就餐、相互照顾、快乐生活的生活空间,被老人亲切地称为自己的“安乐窝”、“幸福地”。截至2016年12月底,杨凌已累计建设农村幸福院51所。其中2016年新建35所,并率先在全省实现农村幸福院全覆盖,解决了1000多名农村老年人就餐、休闲娱乐等日间照料服务,圆了他们在家门口的养老梦。如今这些农村幸福院已成为农村老人相互照料的服务平台、心理慰藉的精神家园,真正实现了让政府省心、老人舒心、子女放心。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连着幸福。翻开近年来杨凌社会事业成绩单,伴随着一项项民生新政、一桩桩民生实事的落地生根,我们欣喜地看到,一幅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祥和的民生新画卷正在24万农城百姓面前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