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提到,要夯实乡村教育的根基,充分发挥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最近又快要到开学季了,杨凌的乡村教育发展如何?近日,记者走访了杨陵小学蒋寨校区、杨陵区第五初级中学、杨陵区第四初级中学等学校进行采访了解。
记者首先来到杨陵小学蒋寨校区,看到校园正在进行翻新。校长李国栋介绍说,今年9月开学后,学生将拥有全新的电子琴室、舞蹈室、图书阅览室、陶艺室、手工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等,素质教育将全面加强,这也是优质资源下放乡村的一大举措。
据了解,2018年初,原来的蒋家寨小学划分为杨陵小学的一个分校,成为“一校两区”的先行校区,开启了优质学校托管乡村薄弱学校模式。此后,学校各方面发展都有较明显的提升和改善。“一个是师资力量的加强。2018年后杨陵小学派出五名优秀的骨干教师来我校任教,此后,两个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实行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学校管理更加正规。再一个是硬件设施的改善。上半年投资40万元,改善学生的上学条件和老师的办公条件。同时还投入30万元对老教学楼进行了维修改造,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据了解,目前,杨陵区实施“一校两区”的除了杨陵小学蒋寨校区,还有张家岗小学五星校区。
随后,记者又来到杨陵区第五初级中学,这里优美的校园环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步一亭台,一步一花园,虽然还未开学,这些花花草草在管理员的手中打理得郁郁葱葱。在校长陈占领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为了改造农村校园环境,学校共栽种乔木类480棵,球类70棵,绿化带苗木21000株,草皮1000平方米。现在学校花草树木共83种,并建成了牡丹园、菊园、百花园、竹林等八大园。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一年常绿,四季宜人,这样的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成长乐园。
“我们的学生都实行寄宿制,星期天下午来校,星期五下午回家,平时吃住都在学校,这样学习更加集中,也省去了家长的负担。”校长陈占领介绍说,2016年学校投入1040万元建设学生公寓,2017年10月份投入使用。高标准的宿舍和学生食堂,为学校实行封闭式寄宿制学校打好了基础。
同样实行全封闭寄宿制管理的还有杨陵区第四初级中学,这里就是以前的揉谷中学。除了拥有同等条件的教育资源以外,学校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还充分结合乡土文化,让威风锣鼓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每逢大型活动中,学生们自信昂扬的打起锣鼓,成为一道火红靓丽的风景线。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乡村发展最终要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对于乡村来说,学校既承载着知识传播、灵魂塑造等功能,更为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因此,农村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今,杨凌一方面通过资金投入,改善乡村学校环境,另一方面下放优质师资力量,进行资源共用,杨凌的乡村校园环境和学生的精神面貌都得到了不小的变化,杨凌正利用优质教育为乡村振兴“强筋壮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