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泉镇安置小区一角 |
一处处漂亮精致的居民小区,一个个景美人和的美丽乡村……城与乡,融合共进的景致成为杨凌一道靓丽风景。
盛夏时节,走进杨陵区五泉镇蒋周李社区,花草掩映间,一幢幢五颜六色的小洋楼鳞次栉比,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家家户户门前的绿化带、错落凉亭回廊的文化广场……在这里,“美丽乡村”已经由概念变成现实。
在杨凌,新型农村社区合理布局,成为与城市社区一致的职业农民幸福家园,实现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两个重点镇为组团,五个新型农村社区为点缀的城乡建设发展格局,举区一致着力打造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样板。
全域城乡一体化,须从统筹规划破题。近年来,示范区按照“城乡政策一致、规划建设一体、公共服务均等、收入水平相当”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杨凌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使城乡布局由“一城一镇四乡87个行政村”优化为“一城两镇五个新型社区”的空间布局,并逐步实现农民向城镇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涉农产业向园区集中的目标。
经过几年的发展,杨凌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杨凌实际的发展之路,形成了将失地农民安置、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城市建设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相结合的建设体系。通过保障房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对城镇化建设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推动了劳动力的有序流动,改善了杨凌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和城市形象,加快了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李台街道办景苑社区的王三社是杨凌第一批住进保障房的农民。一进门,110平方米的住房装饰一新,洁白整齐的地砖,柔软适度的皮质沙发,45吋液晶电视,多功能饮水机、电磁炉、燃气灶等一应俱全。“现在政策好啊,我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能住这么好的房子。”
在此基础上,示范区还不断推进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一体化,探索推进现代农业、田园农庄、职业农民融合发展的新路径。示范区规划建设了覆盖全部农业用地的100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设立“土地银行”,促进了现代农业科技化、市场化、规模化、生态化发展,带动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三年前,农民罗新龙成为杨凌第一批职业农民,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种植,发展起自己的“农科事业”。罗新龙的转变,只是示范区正在进行的城乡一体化改革的一个缩影。
同时,随着6路、9路、10路等多条新公交线路的正式开通,杨凌率先在全省实施了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形成了覆盖全域的城乡公交网络。对于乡镇居民来说,公交车拉近了城市和乡镇的距离,让不同的生活方式渐渐融合。
随着公共服务政策和公共财政向农村延伸并逐渐倾斜,城乡社会事业得到统筹发展,原本只有城市居民享受的优质公共服务开始惠泽农家。在城市、小城镇、新型社区和田园农庄建设等规划中,明确生产区、生活区等功能定位,优化公共设施布局。
“城市,是城市化了的乡村;乡村,是还未完全城市化的城市。”这句富有哲理的话里,富含了城乡统筹发展的精髓。回首过去,示范区统筹城乡的诸多发展变化,成绩斐然;展望未来,我们更期待示范区统筹城乡发展能取得更大进步,惠及更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