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切实贯彻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必须切实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提高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省市县乡村五级党委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意义形成高度共识,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切实把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落到实处,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第二,切实贯彻乡村振兴必须规划先行的要求。当前的乡村建设,决定着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的村庄风貌。在当前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一些条件落后的村庄逐步分化瓦解,而一些发展潜力好的中心村落集聚了较多的资源和人口,逐步发展为小城镇。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定要考虑城镇化对乡村产生的影响,要准确研判村庄发展变迁的趋势特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切实做到科学论证、规划引领、统筹城乡、分类指导、因村制宜、精准施策,切忌城乡脱节,边界模糊,千村一貌的现象。
第三,切实贯彻资金投入优先保障的要求。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单靠农村农民自身力量显然不行,必须加快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切实加大“三农”资金投入力度,把“三农”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通金融服务“三农”各个环节,建立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普惠性涉农贷款增速总体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逐步回归本源,为本地“三农”服务。总之,要抓紧制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估办法,广开投融资渠道,引导撬动各类社会资本投向农村。
第四,切实贯彻农民主体地位的要求。回顾改革开放历程,许多辉煌的成就都源自农民的创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仍然要坚定不移地把农民作为农村农业发展的主体,依靠农民,发动农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加强制度建设、政策激励、教育引导,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总之,必须使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充分调动农民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真正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