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焦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生态建设以水为基,诗画乡村以水为媒。农业发展,乡村环境,民生保障与水利至关重要。杨陵区水务局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全面推动杨陵水利发展,认真研学陕西省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会和示范区、杨陵区相关会议精神,着力夯实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生态宜居、农民生活健康的水利基础保障,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二、聚焦农业发展,全力夯实水利基础设施
2018年在杨陵区五泉镇毕公村、王上村、揉谷镇石家村、姜嫄村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459亩。安装UPVC管12.51km,PE管189.925km,滴灌管20.12 km,微喷头27559个,配套自动化灌溉系统1处,挖填土方1.63万m3。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三、聚焦民生安全,全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2018年实施完成杨陵区2017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专项资金项目,该项目涉及降中村、夏家沟村、上湾村三个饮水工程,共维修水塔1座、管理厂房2间,并为各村更换了机电设备,配备了消毒设备。截至目前完成总投资72.91万元,解决项目村4495人的饮水问题。同时完成全区92处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消毒设备安装工作。此外,还完成了杨陵区农村饮水安全水源地保护工作,共设立水源地保护标志牌70个,界桩511个,水源围挡防护网1472米,安装制度牌177个。全力保障农民饮水安全,进一步完善建管共抓的工作格局,围绕提高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加强农饮水提升工程建设和长效管理项目建设。
四、聚焦农村环境,全力构建水资源保护体系
以水生态保护修复为抓手,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农村环境。坚持节水优先,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农业水价试点改革,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创建工作。
一是格取水许可审批程序。已受理12家单位的取水许可申请,并完善取水许可台账,加强日常监管,依法履行取水许可监督管理职能。
二是加强计划用水管理工作。经过科学调研并结合取用水户实际,向各取用水户下达了2018年的取用水计划,加强用水管理。
三是积极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根据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要求,目前节水型校园、节水型公共机构、节水型居民小区、节水企业建成率均达到创建要求,省水利厅将对我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进行验收。
四是加强水资源宣传力度。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 、杨凌农科城国际马拉松赛积极开展宣传活动,从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出发,进行水法规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宣传。通过宣传提高了民众的节水意识,营造出全社会了解、重视、关心和支持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深厚氛围。
五.聚焦乡村新貌,全力优化水生态宜居环境。
坚持系统治水、柔性治水,严格落实“河长制”,实施“水润杨陵”工程,进一步健全“三河、两渠、五湖、四湿地”的生态环境治理和综合开发体系,推动区内水系治理常态化长效化。完善城市雨水收集系统,规划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和农村湿地,实现降水就地消纳利用。2018年以来,督促镇办建设涝池24座,截止目前共落实24座,已经建成18座,其中五泉11座、大寨2座、揉谷4座、杨街办1座。揉谷水面景观工程及扶贫园雨水收集改建工程正在建设中。水土保持项目完成总投资约900万元。目前加快推进“两河两渠”环境治理工作,创优农村水生态环境,实现水生态宜居乡村新貌。
六、聚焦区校融合,全力为乡村振兴贡献水利智慧。
杨陵区水务局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西农大水利专家共同探讨区校融合水利发展前景。对杨陵区水利新技术示范应用、智慧水利、生态水利、景观水利、形象水利等方面的建设进行了深入交流。今后将持续加强与高校合作,为杨陵区乡村振兴贡献水利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