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杨陵区2018年基层综合性文化
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国有企业:
《杨陵区2018年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杨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4月2日
杨陵区2018年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建设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4号)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深入推进我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和统筹利用,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现就我区2018年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省、示范区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和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根本,以强化资源整合、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效能为重点,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全面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夯实我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基础,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二、工作目标
根据“整合资源、综合利用、共建共享、统一管理、提升效能、服务群众”的原则,整合基层文化宣传、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社区教育等方面的场地、设施、资金、人才等资源,到2020年,全区镇(办)、村(社区)普遍建成集文化宣传、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资源充足、设备齐全、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018年,建成23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分别是:五泉镇周李村、崔家寨村、王上村、汤家村、绛南村、茂陵村、上湾村、夹道村、五泉村、桶张村;揉谷镇陵东村、田东村、尚德村、揉谷社区;杨陵街道办下川口村、柴家咀村、北杨村、代家坡村;大寨街道办卜村社区、寨西村;李台街道办邰西社区、景苑社区、邰南社区。
三、工作任务
(一)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设备
1.明确基础设施和配套设备的建设标准。村(社区)在原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的基础上,以服务人口数量为主要依据,综合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等因素,确定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规模(设施规模最低控制指标见附件)。村(社区)的公共文化设施的设置率、用房设置完备率、设备完备率和室外活动场地完备率四项指标均应达到100%。
2.加强文体广场建设。村(社区)文体广场要建设阅报栏或电子阅报屏以及公益广告牌;要配备体育健身设施和灯光音响设备等,有条件的应搭建戏台或舞台。
(二)完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功能
3.公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围绕文明建设、宣传教育、文艺演出、读书看报、广播电视、电影放映、文艺活动、展览展示、体育健身、科普推广、法治宣传等方面,制定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本服务项目目录。目录应明确服务种类、数量、规模和质量要求,实现服务与设施相配套,提供大致均等的服务。
4.整合村(社区)公共文化资源。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依托,推进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党员远程教育、道德讲堂、社区书院等教育培训服务;推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文化数字推广工程建设,提供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和数字博物馆等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整合农家书屋、职工书屋等资源,逐步将具备条件的村(社区)图书室纳入联网管理,提供公共文献资源的基层网点服务;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提供应急广播、广播电视器材设备维修、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服务,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率达100%;推进基层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提供多形式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等。
(三)丰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方式
5.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围绕新时期党和国家的重大改革措施及惠民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基层宣传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和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推进文明村(社区)创建和乡贤文化建设;挖掘文化底蕴,编写村史,有条件的村建立村史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开展多形式的文艺、体育、民俗等活动,打造基层特色文化品牌;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法治文化教育、科学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技能和就业技能培训等,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群众综合素质。
6.深入开展群众广泛参与的文体活动。依托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兴办读书社、书画社、文艺俱乐部,组建演出团体、民间文艺社团、健身团队等文体活动团队。结合传统节日、重要节假日和重大节庆活动等,组织开展读书征文、文艺演出、经典诵读、书画摄影比赛、体育健身竞赛等文体活动。支持群众自办文化,加强对自乐班、广场舞、锣鼓队等群众文体活动的培训和引导,推进广场文化健康、规范、有序发展。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的积极作用,开展职工文化交流、青少年课外实践和妇女文艺健身培训、青少年科普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7.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应根据群众文化需求科学设置服务项目目录,采取“订单”服务方式,实现供需有效对接。要为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和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等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文化服务。广泛组织文化进农村、进社区和文化交流等活动。充分发挥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为基层群众提供数字阅读、文化娱乐、公共信息和技能培训等服务。
(四)创新基层公共文化运行管理机制
8.建立和完善运行管理制度。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分别是文化服务中心的管理主体,应落实责任人具体负责,加强管理。要根据“服务规范”要求,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要加强安全管理,根据自身环境和设施设备情况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9.鼓励群众参与建设管理。鼓励城乡居民积极参与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管理。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组建文化体育志愿服务队伍,吸纳更多有奉献精神和文体技能的普通群众成为志愿者,鼓励文化志愿者参与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的日常开放管理、组织社区各种文体活动。
四、几点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省考指标,各镇(街道)、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主动包抓,把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狠抓工作落实。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关键一年。各镇(街道)、村(社区)要紧密结合当前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文明村(社区)创建等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认真抓好工作落实。各镇(街道)、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方案,于4月5日前报区文化体育旅游局。
(三)加大资金保障。各镇(街道)、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需要和相关标准,整合资金和资源,保障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所需资金,发挥政府投入的带动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四)加强队伍建设。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要按照至少1名人员的标准配备工作人员。壮大群众文化辅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每个村(社区)建立不少于1支的业余文艺团队。鼓励大学生村官、志愿者等专(兼)职从事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五)严格督查考核。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纳入镇(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考核指标,区考核办和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按照工作进度定期对各镇(街道)、各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进行督促考核。各镇(街道)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中好的做法和经验要及时总结、推广,区政府将根据《杨陵区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绩效考核奖补办法(试行)》予以奖补。
附件:陕西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指导标准
附件
陕西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指导标准
一、基本设施建设标准
设施 类别 |
建设内容 |
建设标准 |
|
乡镇 (街道) 综合文化站(文体 中心) |
规定内容 |
房屋建筑 |
按照《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建标 160-2012)》进行建设。配备基本的演奏乐器、演出服装、道具、灯光音响、棋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图书报刊阅览设备、应急广播设备、教育培训及电教设备等。 |
室外文体广场 |
面积≥600㎡,并配建≥15㎡的宣传橱窗,设有阅报栏、公益广告牌、文化墙等,配备一套体育健身路径、一副篮球架、一架乒乓球台。 |
||
文化舞台(戏台) |
面积≥200㎡,配备灯光、音响等演出设备。 |
||
标识 |
应在醒目位置标识“XX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文体中心)”。 |
||
可选内容 |
有条件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文体中心)可建设小型剧场。配套化妆更衣间、音响道具设备房、业务管理用房等。 |
||
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 中心 |
规定内容 |
房屋建筑 |
常住人口>2000人,房屋建筑面积≥300㎡;1000≤常住人口≤2000人,建筑面积≥200㎡;常住人口<1000人,房屋建筑面积≥150㎡。配备基本的演奏乐器、演出服装、道具、灯光音响、棋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图书报刊阅览设备、应急广播设备、教育培训及电教设备等。 |
室外文体广场 |
面积≥600㎡,并配建有文化墙,设置有阅报栏等,配备一套体育健身路径、一副篮球架、一架乒乓球台。 |
||
文化舞台(戏台) |
面积≥120㎡,配备灯光、音响等演出设备。 |
||
标识 |
应在醒目位置标识“XX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
||
可选内容 |
有条件的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可建设文化礼堂。配套化妆更衣间、音响道具设备房、业务管理用房等。 |
二、功能定位标准
设施类别 |
功能定位 |
||||
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文体中心) |
按《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建标160-2012)》执行。 |
||||
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
“6+X”模式(“6”是规定项目,“X”是自选项目) |
规定项目 |
设有1个文化活动室、1个电子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1个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1个棋牌室、1个多功能厅(党员教育、科普、普法教育、道德讲堂、村民议事等)、1个文化体育广场。 |
||
自选项目 |
根据建筑规模和群众需求选择,例如:非遗展览展示室、村史室、健身室、便民厅、青春驿站、妇女之家、司法调解室等。 |
||||
规模较小的村或受地形、建筑面积限制的村,可将电子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合并,形成3室1厅1场,即“5+X”模式。 |
|||||
社区(移民安置点)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
“7+X”模式(“7”是规定项目,“X”是自选项目) |
规定项目 |
设有1个文化活动室、1个电子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1个图书阅览室(社区书屋)、1个棋牌室、1个健身室、1个多功能厅(党员教育、科普、普法教育、道德讲堂、市民议事等)、1个文化体育广场。 |
||
自选项目 |
根据建筑规模和群众需求选择,例如:非遗展览展示室、青春驿站、妇女之家、司法调解室、便民厅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