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陵区2022年将开展6大系列20余项文化主题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为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和文旅部等6部委《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要求,传承农耕文明,激发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活力,更好发挥文化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近日,中共杨陵区委办公室、杨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杨陵区2022年文化主题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按照“五联一抓”工作模式,以文化赋能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好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乡村文化品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道德滋养。
工作目标
以“传承农耕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喜迎党的二十大”为主题,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节会和特色鲜明群众文化活动,用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添活力、增动力、展魅力,将文化“软实力”转化成乡村振兴的“硬支撑”,坚定文化自信,全力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和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引领示范区建设。
活动内容
一、文化振兴“强基工程”
(一)建强文化阵地,夯实基层基础 坚持问题导向,向1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和部分提升村增补一批体育健身器材、图书、文化器材等文体设施,丰富基层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满意度,提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服务效能。(二)抓好三支队伍,发挥关键作用 选拔一批业务素质高、群众反响好的优秀乡土人才,各村要组建一支乡村振兴文化宣传队,加大对乡土文化人才的培育和支持,组建一支乡村文化传承队伍,打造乡村文化振兴主力军,打通文化宣传“飞入寻常百姓家”“最后一公里”。(三)建立三个制度,构建长效机制 建立月月有主题、人人有选择、全年都精彩的杨陵“文化菜单”,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依托驻区高校专家智库、文化名人、乡贤达人,整合政校企地资源发挥各方优势,建立健全文化活动制度、文化联系制度、非遗传承保护制度,搭建起共谋共建共享文化振兴制度平台。
二、文化传承活动
(一)非遗传承活动 开展“非遗购物节”抖音推介活动,刺激文化消费,拓宽销售渠道,带动传承人群增收。编制出版《杨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开展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单位申报工作。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兴趣,全面推广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二)文物保护活动 以“让文物活起来”为主题,开展文物保护成果展进社区、文化遗址保护在身边科普宣传,文物知识我知道有奖竞猜,文物保护进课堂、文物宣传保护周等系列活动,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文物保护的良好环境,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意识。(三)农耕文化活动 充分发挥农科城科教资源优势,依托各特色农庄,持续打造一批以农科研学为主题的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陵职业技术学院专家团队资源优势,建立职业农民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开展职业农民、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四)农科文旅活动 以农科文旅融合发展为特色,聚力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围绕打造“一眼杨凌、千年农耕”文旅品牌,精心策划实施文旅年货节、大学生毕业季、乡村旅游节、会展旅游节等主题文旅消费活动10场次以上。引导支持各研学旅行基地持续投入提升,更好更多地承接职业培训、亲子团建、劳动实践等主题活动,年内新晋评选区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不少于2家。以华侨城欢乐田园项目为核心,制定“杨陵区文旅资源和项目地图”,合理规划设计旅游路线,以点带面、串点成线,实现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的三美融合。(五)讲村史故事 邀请高校学者、民俗专家、乡贤达人、讲村史故事、人文历史、身边烈士故事,讲述农城变迁发展的历程,引导群众用自己的行动弘扬和传承优秀文化精神、科学家精神和伟大建党精神。在全区学校开展线上“村史故事我来讲”视频演讲活动,在沉浸式体验中带领大家追寻红色足迹、探寻创新密码、厚植爱国精神、传承农耕文化。
三、弘扬时代新风
(一)道德模范巡回宣讲 组织近年来评选出的各级道德模范深入农村、社区开展巡回宣讲,让人民群众在主题教育中提升政治素养,从先进典型中汲取精神力量。(二)建设网上好人馆 整理汇总近年来杨陵区各类道德典型,对他们的典型事迹进行系统全面的宣传展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唱响时代“最强音”。(三)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中华传统节日、法定节日和重大纪念日为载体,紧密结合群众生活和农业特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融入每个传统节日之中,围绕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进一步推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丰富杨陵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农事主题活动
(一)开展农民丰收节活动 以“农民晒丰收”为主题开展各类农事体验活动,包括主题宣讲活动、农耕文化研学活动、趣味农事运动会等,全面展示农业发展成果和浓郁的民俗风情。大力打造农产品销售“线上线下”生态圈,通过电商、网红、微信带货等多渠道多层次助力农产品销售,进一步完善农文旅产业链。(二)开展小麦文化节活动 举办麦田音乐会、小麦产业发展论坛、面食文化展演、麦田电影、短视频大赛等活动,通过小麦文化节,挖掘小麦产业丰富的文化内涵,变文化资源为旅游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为打造乡村振兴杨凌样板凝聚力量。(三)开展后稷祭祀大典 在杨凌教稼园举办农神后稷祭祀祈福暨农耕文化传承大典活动,弘扬中华农耕文明,缅怀农业始祖后稷的功绩,弘扬后稷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唤起社会各界尊农重农的意识和情怀。(四)开展锣鼓文化艺术节 以“杨陵锣鼓”被陕西省文旅厅命名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为契机,深入挖掘锣鼓艺术文化元素,组织举办“鼓动农城”杨凌锣鼓文化艺术节。邀请全省各市县区锣鼓队开展陕西省锣鼓表演赛、杨凌锣鼓文化论坛、锣鼓文化产品专题展览系列活动,积极打造杨陵文化名片,促进我区乡村文化振兴。
五、文化惠民活动
(一)开展“送戏下乡” 组织戏曲文艺骨干开展送戏下乡活动50余场次,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反映新时代、新气象的戏曲及文艺作品送到基层单位,送到村社区,送到田间地头,繁荣农村舞台艺术,切实把服务民生、文化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二)举办农民歌手大赛 面向全省农民或农民工组织举办“喜迎二十大 唱响乡村主旋律”农民歌手大赛,唱响新农村、新农民的新气象和新风尚,喜迎二十大胜利召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展现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面貌与风采,唱响新时代乡村振兴最强音。(三)红色电影进乡村 开展红色电影进基层活动,以送红色电影进农村的方式,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用电影艺术的形式,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进一步激励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中。
六、“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活动
(一)文艺作品创作征集 鼓励全区文艺工作者,以文艺的形式展示全区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砥砺奋进,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生动展现全区群众追求幸福生活努力奋斗的精神风貌,创作推出一批具有浓郁农耕特色,较高艺术水平,深受人民喜爱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二)举办主题文化活动 以“喜迎党的二十大,欢庆盛世中国年”为主题组织开展系列文化活动。通过职工合唱比赛、征文、书画展、摄影展、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力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提振精气神,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杨陵区将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展示新时代乡村新面貌、新气象,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