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部门信息公开 / 政府部门 / 卫生健康局 / 信息公开 / 正文

示范区医院 成功救治首例体重1.35千克早产儿

本报讯(记者 陆敏)11月8日,在示范区医院新生儿科住院17天,出生体重仅1.35千克的早产儿终于康复出院了。这是该院成立以来成功救治的首例极低体重早产儿。该早产儿的成功救治,标志着示范区医院新生儿科的业务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10月22日中午12时,一对刚刚出生的双胞胎早产儿被紧急送到示范区医院新生儿科病房,其中,一名早产儿全身皮肤发绀,口吐大量白沫,呼吸微弱,且伴有呻吟,精神反应极弱。这名早产儿系双胞胎中的老大,胎龄只有35周零五天,体重仅1.35千克,是示范区医院新生儿科成立以来收治的体重最轻、病情最重的一名早产儿。 

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将婴儿放入辐射台保暖,并进行心电监护,数据显示:经皮测氧饱和度70%、呼吸表浅80次/分、心率160次/分。随后,医护人员立即进行血气分析、呼吸机辅助呼吸,并建立两条静脉输液通路。经积极抢救,使用呼吸机32小时后,婴儿全身皮肤逐渐红润,呼吸趋于平稳。 

由于该婴儿是个极低体重的早产儿,肺等器官组织发育不良,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面对这个弱小的生命,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在治疗和护理上都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每一次操作都必须十分轻柔精细。新生儿科负责人告诉记者,对科室全体医护人员而言,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婴儿的恢复情况,然后严格根据当天体重、食乳量、尿量、血糖、电解质地变化等计算婴儿的每一顿奶、每一组液体和药物剂量。 

为尽早促进婴儿胃肠道功能成熟,达到全肠内喂养,医护人员给婴儿提前开奶,并进行配方奶微量喂养。最初的几天,婴儿食乳时吸吮力弱、动作慢,每吃一口就要停下歇一会,虽然奶量仅有1-2毫升,但吃完需要10分钟,每次食乳时护理人员都要一口一口的协助婴儿。为此,新生儿科制定了周密的救治方案,护士不仅每天要采用非营养性吸吮方式训练婴儿的吸吮动作,防止婴儿出现食乳不耐受,还要每3个小时给婴儿腹部抚触一次,保持婴儿大便通畅。同时,科室对婴儿进行发展性照顾式护理,模拟子宫环境,减少声、光等刺激。 

在科室全体医务人员17天的精心照料下,婴儿平安渡过了危及生命的重重关卡,生命体征平稳达到了出院标准,奶量也增加到每天200毫升,体重增加到1.55千克。目前,该早产儿恢复良好,已经开始了正常新生儿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