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部门信息公开 / 政府部门 / 卫生健康局 / 信息公开 / 正文

一名新生儿的14天生死救护

近些年,在紧张的医患关系和巨大的舆论压力下,曾经的“白衣天使”在有些患者及家属眼里成了“白狼”。可悲的是,我们医务工作者顶住巨大的压力、倍受精神的煎熬和身体的透支,有时在救治过程中却得不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苦劳没有,更别谈功劳。但社会不乏善良与信任,信任与支持总会有回报。 

今年5月29日,有位年轻的爸爸抱着刚出生20分钟的儿子匆匆来到我科。他说,孩子刚在产科抢救过来,要求住院。我立即打开包被,只见宝宝反应差,不哭,全身皮肤青紫、呼吸表浅伴有呻吟,肌张力弱。我立即告知科主任并抱宝宝至婴儿辐射台保暖,全科医护人员开始协力抢救:给心电监护、吸氧、采血、建立静脉通路;通过呼吸机辅助呼吸,患儿全身皮肤逐渐恢复红润,但呼吸频率仍快,有呼吸困难表现。目前,在我院的现有条件下,支持呼吸的也只能采取无创的呼吸机辅助呼吸,但是宝宝病情危重,和三级医院的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相比较,我们面临很大的风险,治愈的可能性小,宝宝极有可能随时死亡。宝宝病情危重,根本不能转上级医院,转院途中也会有生命危险。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向宝宝的爸爸说明一切。年轻的爸爸很无奈:“你们尽最大努力就行了,我相信你们,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不怪你们”。看到无奈的爸爸,想想在生命边缘挣扎的宝宝;爸爸的“我相信你们”几个字让我们更是心情沉重,这要有多大的信任才能如此决定。可我们心里清楚,我们得承受多大的心里压力和风险。 

为了宝宝,我们工作人员分分钟不离开宝宝,24小时盯住呼吸机、观察宝宝的呼吸变化、吃奶和大小便情况、精神反应变化情况。入院当晚,患儿呼吸不平稳,化验指标异常,不能排除肺部发育异常或胸部畸形等引起呼吸困难的可能,夜间我们必须冒着风险急诊携带氧气行胸部检查。此时我们仍不得不向爸爸反复告知:就宝宝目前情况,病情进行性发展,随时有生命危险可能。爸爸仍是无奈地说:“你们看着办,尽力就行。” 

住院前3天,宝宝在呼吸机支持下,呼吸仍快,哭闹及活动时缺氧表现明显,经过积极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呼吸逐渐减慢,缺氧表现减轻。住院第4天,我们逐渐降低氧,宝宝呼吸较平稳,无明显缺氧表现,此时和宝宝入院时相比病情有了很大好转,但病情还是重,仍需呼吸机辅助支持。住院第5天,根据病情降低氧浓度,宝宝微弱,但无明显缺氧表现;第6天撤离呼吸机,给鼻导管吸氧,此时对宝宝来说等于从死亡线上爬了回来。宝宝精神及反应好转,奶量增加。但我们清楚,只要宝宝没有康复出院,始终不能掉以轻心。住院第7天,我们计划根据病情暂停吸氧或改变吸氧方式,但多次尝试后均失败,宝宝均出现呼吸增快,有呼吸困难表现,经过反复尝试,最终夜间降低氧流量。 

让人头痛的是,住院第8天至11天,宝宝精神及反应较好,食乳增加,很明显,宝宝已脱离生命危险,但仍离不开氧气。心脏B超未见异常,就此我们考虑与肺炎有关,病程慢,时间长,停氧需要过程,但是否存在少见先天性心脏异常很难确定。再次向宝宝的爸爸告知:如果有条件可转上级医院明确病因。爸爸还是那句话“我相信你们”。挣扎了几天,终于宝宝不需要氧气,可以靠自己了。其后3天,支持治疗宝宝终于康复出院了。(杨凌示范区医院新生儿科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