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部门信息公开 / 政府部门 / 卫生健康局 / 信息公开 / 正文

常见传染病防治健康信息提示

 

 

冬季气候干燥,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常见的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猩红热、结核病等。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简称流感,俗称重伤风。流感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症状。其中突发高热是流感的一大典型症状,也是流感的首发症状。患者体温一般高达39~40℃,而且高热往往要持续3~4天。流感能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或者引起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2.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简称腮腺炎或流腮,俗称“痄腮”。本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以5-9岁的儿童最多见,鼻咽部分泌物的飞沫等传播,发热,体温升高可达39-40℃,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的整个肋腺呈弥漫性肿大为其特征,并可波及颌下区,肿胀区较软,有胀痛,张口或咀嚼时疼痛加重,腮腺导管口无红肿,挤压无脓液。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者占70%~75%,可发展成脑膜炎、胰腺炎、肾炎、睾丸炎、卵巢炎等。 

3.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4.猩红热

猩红热为A组B型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皮肤创伤处或产道引起。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 

5.结核病

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全身性慢性传染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也可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活动期的排菌(也就是痰涂片阳性或者痰培养阳性)肺结核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接触,但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肺结核病人往往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可带血丝,如果出现咳嗽、咳痰两周以上,请立即前往结核病定点医院(杨凌示范区医院)结核门诊就诊。 

如何预防

1.提高自身免疫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勤洗手、喝开水、勤通风。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保持轻松的心情。 

2.合理搭配饮食

多吃些新鲜的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的食物。同时豆制品,鱼虾蛋类等能够提供优质的蛋白质,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3.减少传染机会

出门在外要尽量站在空气通畅的地方,同时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时请掩盖口鼻,尽量佩戴口罩,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和流通,必要时可适当进行室内空气消毒。 

4.及时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最经济、有效的办法。鼓励公众根据自身情况,自愿、自费进行疫苗接种。老年人特别是有肺部基础疾病的可以接种流感、水痘、腮腺炎等疫苗,可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