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部门信息公开 / 政府部门 / 卫生健康局 / 业务工作 / 正文

杨陵区将中医药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

为贯彻落实省卫生厅2013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意见精神,区卫生局在深入调研、全面掌握全区中医药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将中医药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自此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加至11项。  

杨陵现有市级综合医院(示范区医院)1家,民营中医医院(仁和中医院)1家,新投资的杨凌中医院正在建设中,这为杨陵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围环境。近年来,区卫生局在结合实际、利用优势,落实国家中医药发展政策的基础上,也促成了全区中医药工作的突破性发展。一是以创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为抓手,发挥综合医院中医优势,突出专家特色;重视中药房建设,加强中药饮片质控,保障质量;注重中医人才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引进人才,示范区医院去年共招聘研究生学历的中医人才11名;逐步购置中医专业所需设备,新增中医治疗康复设备近50台(件),做到“有房有人有设备”,有力支持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医院在创建中医药示范单位的过程中,通过了国家达标验收。二是以太白草药著称的杨陵区仁和中医院,其“太白草药专科”被省中医局定为陕西省第三批中医重点专科,主编的《太白本草》提出了太白草药的“四梁八柱”等理论,获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1项,主办两期“太白草药医学传承学习班”,培养了141位太白草医草药继承人,先后被中央电视台第四套栏目专题采访两期,使杨陵的中医药发展成果和文化得以推广和传承。三是加大中医药对口支援基层卫生院。注重建立对口支援工作推进机制,示范区医院已与五泉镇、揉谷镇2家镇卫生院建立了中医药服务对口支援关系,每年向卫生院派出高年资主治医师不少于10人次,每季度举办1次全区中医药适宜技术及常见病、多发病知识培训,并实行严格的业务检查和考核机制,形成了良好的双向转诊机制。四是实施中医药人才引进机制。在定向招聘医学类本科毕业生招聘计划中设置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2013年为基层医疗机构招聘的9人中有3人为中医药专业,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提高。五是强化基层中医药建设。为五泉镇和揉谷镇2所卫生院设置了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了中药饮片。去年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约3100人次,目标人群覆盖率为35.3%;为0-36个月儿童开展中医调养服务约3700人次,目标人群覆盖率为31.6 %,基层中医药工作得到强化。六是落实中医药优惠政策。制定落实了新农合对区级以上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提高10%、起付线降低30%的政策,对定点医疗机构使用符合规定的中成药、中药饮片、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和全省调剂使用的中药院内制剂诊疗疾病产生的费用,予以全额报销。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对中药和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多的基层医疗机构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三统一”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偿标准。随着杨陵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药工作的公共服务职能更加凸显,中医药健康管理被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也是大势所趋、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