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策解读 / 正文

解读《杨陵区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

长期以来,我区努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有效保障权利、维护公平正义,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我区法治社会建设仍存在基础比较薄弱、法治观念没有普遍树立、法治意识不够强、权利保护和义务履行机制尚未健全完善等问题。

日前,我区印发了《杨陵区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对深入推动杨陵法治社会建设、提升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水平,作出全面部署。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就《方案》有关问题接受了提问。

问:《方案》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方案》提出的目标是,到2025年,全区“八五”普法规划实施完成,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领域制度规范更加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社会和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高,形成符合杨陵实际、体现时代特征、人民满意的法治社会建设生动局面,为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问:《方案》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方案》包括总体要求、重点举措、组织保障三个方面,重点举措涉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全社会法治信仰;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建设;加强社会主体合法权益保护;全面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等4个方面17个小项内容。组织保障涉及加强党对法治社会建设的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深化法治建设工作舆论引导等4个小项内容。

问:在提高我区群众法治观念方面,《方案》有哪些举措?

答:重点集中在4个方面:

一是推进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提出持续深入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宪法在我心中”主题宣传月等集中宣传活动,广泛开展“学宪法讲宪法”“宪法卫士”“小手拉大手”等全民学宪法活动,推进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向基层延伸,实现宪法宣传全方位、全领域、全覆盖。

二是建设地方特色法治文化。提出创新农村、社区法治文化活动形式,利用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等契机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每个村(社区)每年举办不少于2次法治文化活动。发挥法治宣传阵地的重要作用,通过秦腔、快板、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民俗文艺活动宣传法治。

三是促进社会规范建设。提出加强居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准则、学生守则等社会规范建设,推动社会成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规范。

四是强化道德规范建设。提出弘扬传统美德,促进社会道德风气持续好转。推进“厚德陕西”建设,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和“陕西好人”推选。扎实推进网络空间道德建设,抓实重点群体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全民道德水准。

问:《方案》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答: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方案》中的重要部分之一,要求在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推动优质法律服务资源下沉,到2022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到2025年,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同时,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全面推广“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工作机制,推行“1+5+N”多部门联动等经验做法,建立综合式、一站式调解工作平台,化解重大矛盾纠纷。

问:《方案》在健全完善权利保护和义务履行机制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答:在加强权利保护方面,涉及社会公众参与重大公共决策方面,畅通公众参与重大公共决策的渠道,推行政务公开,健全企业、职工、行业协会商会等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切实保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在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推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开展产权保护专项治理,将产权保护纳入信用示范、城市创建、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对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严格法制审核,依法及时予以公开。在对公民合法权益进行司法保护方面,严格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强化案件纠错机制运行,完善落实执行工作长效机制,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合法权益。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集体诉讼制度。完善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选任机制,完善“互联网+诉讼”模式,建设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

问:网络空间的治理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方案》在这方面有什么举措?

答:依法治理网络空间方面,《方案》提出落实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严重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强网络违法犯罪监控和查处能力建设,完善协同联动的依法治网机制,坚决依法打击谣言、淫秽、暴力、迷信、邪教等有害信息在网络空间传播蔓延。

原文链接:关于印发《杨陵区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